[实用新型]单光吊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8938.3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0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于凯;杨坤;蔡培森;郭秉儒;何志坚;郭星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云上晴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B64D4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舵机 可见光摄像头 摄像头外壳 减震板 变焦 单光 吊舱 本实用新型 可见光摄像机 连续变焦 稳定平台 有效隔离 扰动 机身 两轴 内置 捕捉 图像 飞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单光吊舱,包括摄像头外壳、变焦可见光摄像头、减震板、第一舵机以及第二舵机,所述单光吊舱通过减震板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所述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变焦可见光摄像头通过两个舵机可以切换到任意位置,采用高精度两轴稳定平台,有效隔离飞机扰动、振动;内置连续变焦可见光摄像机,拥有优秀的图像质量和细节捕捉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单光吊舱。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发展势头迅猛,广泛应用于航拍、勘测、搜救等领域。其中无人机云台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航空摄影方面,而当下针对无人机云台的研究和实用新型主要围绕航拍的清晰度有关,以期获得稳定的航拍图像。现有的单光吊舱清晰度不够高体积过大,重量过重,与无人机的续航能力产生了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单光吊舱,用于解决现有的单光吊舱清晰度不够高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单光吊舱,包括摄像头外壳、变焦可见光摄像头、减震板、第一舵机以及第二舵机;
所述单光吊舱通过减震板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所述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单光吊舱通过铝柱与螺丝相配合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震板通过减震球与无人机机身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摄像头外壳通过两侧螺丝固定变焦可见光摄像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减震板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减震板由上至下排列设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舵机通过第一连杆与减震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舵机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一舵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外壳固定在第二舵机上,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设置在摄像头外壳内。变焦可见光摄像头通过两个舵机可以切换到任意位置,采用高精度两轴稳定平台,有效隔离飞机扰动、振动;内置连续变焦可见光摄像机,拥有优秀的图像质量和细节捕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单光吊舱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单光吊舱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舵机与第二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变焦可见光摄像头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摄像头外壳;
20、变焦可见光摄像头;
30、减震板;
40、第一舵机;
41、第一连杆;
50、第二舵机;
51、第二连杆;
60、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云上晴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云上晴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89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PS定位器固定装置及无人机
- 下一篇:新型无人机支撑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