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99169.9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9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郑锋涛;郑潮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2D5/2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管桩 检测装置 自动抽水 抽水泵 管桩 本实用新型 触发开关 控制装置 浮球 耦接 技术方案要点 输出检测信号 排水管 工作效率 检测信号 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 执行装置 响应 触发 启停 抽水 水位 监控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管桩,涉及排水管桩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管桩主体,所述管桩主体内设置有抽水泵和排水管,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水位以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上限值触发开关和位于所述管桩主体内的浮球,还包括有耦接于检测装置并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启停抽水泵的执行装置;当浮球上升并触发上限值触发开关时,抽水泵启动并抽水,本实用新型具有时时监控排水管桩内的水量情况并自动抽水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管桩。
背景技术
预制管桩由于自身的质量容易保证,单桩的承载力高,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施工工程中,经常被用于地基处理施工中,在黏性土地基中施工管桩时,会在地基中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造成侧向位移或地面隆起,可能造成断桩、桩身倾斜等工程事故,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2865828U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快速排水管桩,包括管桩主体、管桩替打件,管桩主体的管壁上开设有一定数量贯穿管壁的小孔,可使地下水直接进入桩孔内,并在管桩内设置有抽水泵和排水管,可将桩孔内的水直接抽离,从而促进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少挤土效应和减少工后沉淀,保证管桩的正常使用。
但是在正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启动抽水泵,而有时工作人员嫌麻烦,会在排水管桩内的水堆积到较多时才启动抽水泵,甚至忘记启动抽水泵,导致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减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管桩,具有时时监控排水管桩内的水量情况并自动抽水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抽水排水管桩,包括管桩主体,所述管桩主体内设置有抽水泵和排水管,还包括有用于检测水位以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上限值触发开关和位于所述管桩主体内的浮球,还包括有耦接于检测装置并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耦接于控制装置并响应于控制信号以启停抽水泵的执行装置;当浮球上升并触发上限值触发开关时,抽水泵启动并抽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管桩内的水随着时间发生堆积或者在区域内打入另一管桩时,排水管桩内的水量增多,浮球受到水的浮力向上上升并触发上限值触发开管使得抽水泵启动并抽水,工作人员无需对排水管进行监视,以防止时间过长后导致的水量增多,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变慢,还减少了在进行施工管桩时回到排水管桩处启动抽水泵的工作环节,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桩主体内设有限制浮球水平移动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上设有漏水孔,所述上限值触发开关设置在所述限位管内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管使得浮球只可竖直移动,保证浮球在到达上限值触发开关所在位置时能准确触发上限值触发开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耦接于检测装置并响应于检测信号以输出触发信号的触发电路、耦接于触发电路并响应于触发信号以输出逻辑信号的逻辑电路,耦接于逻辑电路并响应于逻辑信号以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限值触发开关被触发时,触发电路使得输出触发信号,通过逻辑电路后,可根据具体的逻辑电路增加控制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限值触发开关为防水微动开关,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耦接于触发电路并响应于触发信号以输出自锁信号并保持触发信号持续输出的自锁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源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99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填造地区预埋真空排水体系
- 下一篇:软土地基用排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