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01386.7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0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会;李秋儒;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装置 开口器 上嘴唇 嘴角 限位块 手柄 力臂杆 连接杆 开口 底角 本实用新型 多人使用 交叉感染 工字轴 环形轴 塑料套 下表面 支撑杆 弹簧 轮齿 螺纹 内腔 托板 托套 外端 口腔 贯穿 观察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包括框架、传动装置、手柄、限位块、连接杆、弹簧、开口托、螺纹、支撑杆、托板,传动装置包括工字轴、环形轴、轮齿、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框架的内腔两个底角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一端贯穿框架的下表面和手柄固定连接,传动装置的另一端和限位块连接,限位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该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在使用时通过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对人们的上嘴唇和嘴角进行开扩,从而利于医生对病人的口腔进行观察,通过开口托套有塑料套,可以防止开口器被多人使用过后造成病人的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
背景技术
开口器,又称张口器,是用于呼吸困难或者神志不清需洗胃等时用的撑开口腔的器械。开口器本体呈“U”形,开口器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固接有一个手柄。开口器本体具有弹性,开口器本体的两个侧臂在受到由外界压力的压迫时可以向开口器本体的内部或外部中弯曲,当外部压力消失时,开口器本体的两个侧臂再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为了防止医生在把持手柄时手部打滑,手柄的外侧面上设有麻纹。采用这种结构的一次性口腔开口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口腔医疗院所使用,特别适合在口腔医疗手术中使用。
目前人们使用的一般开口器结构都比较简单,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打开人们的上嘴唇和下嘴唇,不能做到嘴角和嘴唇同时打开,然后不利于医生对病人口腔的观察,同时一般的开口器因不同人使用会造成细菌的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开口器不能同时打开嘴角和上嘴唇的问题。
一种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包括框架、传动装置、手柄、限位块、连接杆、弹簧、开口托、螺纹、支撑杆、托板,传动装置包括工字轴、环形轴、轮齿、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框架的内腔两个底角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的一端贯穿框架的下表面和手柄固定连接,传动装置的另一端和限位块连接,限位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框架的侧表面和开口托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侧表面套接有弹簧,传动装置的内侧和底部侧表面设有螺纹的支撑杆转动连接,支撑杆的顶端和托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托板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贯穿框架的上表面和开口托固定连接;
工字轴和环形轴转动连接,环形轴的侧表面设有轮齿,环形轴的侧表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环形轴和支撑杆的底部的螺纹转动连接,第一力臂杆和手柄固定连接,第二力臂杆和限位块连接。
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杆之间的小角小于150度。
手柄的侧表面套接有橡胶环。
开口托的表面设有一次性塑料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该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在使用时,通过对两个手柄向内施力,第一力臂杆带动环形轴和第二力臂杆转动,第二力臂杆给限位块一个向外的力,限位块带动连接杆向两侧移动,连接杆带动开口托向外移动,从而打开病人的嘴角,随着限位块向外移动,同时会挤压弹簧,医生松手时开口托会恢复原来位置,环形轴转动,轮齿和螺纹转动连接,会使支撑杆向上移动,从而支撑杆会带动托板向上移动,托板通过连接杆带动开口托向上移动,同时也会对弹簧进行挤压,医生松手时开口托也会回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嘴角和上嘴唇同时开扩的开口器,结构丰满,在使用时通过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对人们的上嘴唇和嘴角进行开扩,从而利于医生对病人的口腔进行观察,通过开口托套有塑料套,可以防止开口器被多人使用过后造成病人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1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胸腔引流管
- 下一篇:一种多气囊辅助便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