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弹仪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01784.9 | 申请日: | 2017-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02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谢克宪;郑军国;效海斌;周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新铭建设工程测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3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击杆 回弹仪壳体 定位筒 抵接 回弹 定位装置 测试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数据准确度 端面垂直 滑动定位 平面垂直 上套 手握 测量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弹仪的定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呈圆柱形的回弹仪壳体、弹击杆和供弹击杆抵接的弹击平面,弹击杆设于回弹仪壳体的一端,回弹仪壳体上套接有与弹击平面抵接配合的定位筒,定位筒的长度大于弹击杆的长度,测量时,工人将定位筒靠近弹击杆一端的端面垂直抵接于弹击平面,此时弹击杆与弹击平面垂直,之后滑动定位筒内的回弹仪壳体进行测试,相比直接手握回弹仪的测试,此种方式测试的数据准确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弹仪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仪一般为回弹仪。回弹仪是根据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产生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使弹击锤回弹带动指针滑块,指示出回弹的位移距离,来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公告号为CN2046308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4.5焦耳的高强混凝土回弹仪,它包括壳体、壳前体端口处可伸缩的弹击杆、与弹击杆滑动连接的中心导杆、在中心导杆上滑动的弹击锤、弹击锤前端连接的弹击拉簧、弹击锤后端通过中心导杆连接的导向法兰和挂钩、临时固定导向法兰的按钮、位于弹击锤一侧并可在指针轴上滑动的指针滑块和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回弹仪读尺,在进行混凝土强度回弹值测量时,回弹仪的轴线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进行测试。
然而,由于该装置全靠人工握持和施力,弹击时,回弹仪测试的弹击平面与弹击杆之间的垂直角度不好掌握,容易出现数据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弹仪的定位装置,具有在测试时使回弹仪垂直于弹击平面,提高测量数据准确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回弹仪的定位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回弹仪壳体、弹击杆和供弹击杆抵接的弹击平面,所述弹击杆设于回弹仪壳体的一端,所述回弹仪壳体上套接有与弹击平面抵接配合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长度大于弹击杆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的长度大于弹击杆的长度,保证定位筒能够对回弹仪壳体进行限位,限制回弹仪壳体相对定位筒长度方向的偏移,避免出现定位筒与回弹仪壳体分离的情况发生,定位筒套接于回弹仪壳体上,限制回弹仪在使用时的摆动,使得回弹仪壳体沿定位筒的长度方向靠近或远离运动;测量时,工人将定位筒靠近弹击杆一端的端面垂直抵接于弹击平面,此时弹击杆与弹击平面垂直,之后滑动定位筒内的回弹仪壳体进行测试,相比直接手握回弹仪的测试,此种方式测试的数据准确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定位筒分为与定位筒套接配合的套接段以及与弹击平面抵接配合的支撑段,所述支撑段呈圆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圆锥形的支撑段使得定位筒更稳定的抵接于弹击平面,定位筒不容易发生倾斜,间接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且圆锥形的支撑段能够对测试人员的手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由于弹击杆震荡导致弹击平面部分碎块脱落砸到测试人员手部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回弹仪壳体上设有与套接段抵接配合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限制定位筒从回弹仪壳体远离弹击杆的一端滑出,使用时,测试人员手部握持回弹仪壳体于限位环远离定位筒的一侧,防止套接段在回弹仪壳体上滑移时,对测试人员的手部造成夹伤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套接段与所述回弹仪壳体之间设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需要测试时,固定组件用于将定位筒固定于回弹仪壳体上,减少定位筒丢失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回弹仪壳体上的外螺纹以及设于套接段内与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套接段与所述回弹仪壳体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配合的回弹仪壳体与定位筒,连接更紧密、牢固,使得定位筒不容易丢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新铭建设工程测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新铭建设工程测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17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