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03180.8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25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马穆果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州锦冶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32 | 分类号: | C22B19/32;C22B9/05;C25C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10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液管 封闭盖 工艺系统 熔炼 电积锌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壁 气体通道 线性电机 固接 壳体 内胆 余热 伺服电机驱动 顶部设置 壳体外壁 内胆侧壁 内胆顶部 内胆外壁 热气出口 熔炼装置 伺服电机 封口环 输料管 侧壁 螺杆 伸入 支架 连通 穿过 驱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炼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余热的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包括设置内胆和壳体,所述内胆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的顶部设置封口环;所述内胆顶部设置封闭盖,所述封闭盖设置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端伸入内胆底部、另一端穿过封闭盖与输料管连通;所述抽液管内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螺杆,所述伺服电机与抽液管固接且由线性电机驱动;所述线性电机与固定在封闭盖上的支架固接;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设置热气出口,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由壳体内壁的下部延伸至壳体外壁的上部。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余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炼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在锌的冶炼工艺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电积来富集金属锌,然后将电积得到的金属锌投入熔炼炉中进行熔炼,从而制得成品锌锭。而在锌的熔炼过程中,为了避免锌被氧化,常常需要在熔炼炉中填充保护气体;随着熔炼的进行,熔炉内的保护气体会受热膨胀,导致炉内气压升高,需要排出部分保护气体以使熔炉内的气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现有的熔炼装置通常是通过阀门将含有大量热量的保护气体直接从熔炉中排出,导致这些热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充分利用余热的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余热的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积锌熔炼工艺系统,包括设置有氩气保护层的内胆和用于放置内胆的壳体,所述内胆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的顶部设置封口环;所述内胆顶部设置封闭盖,所述封闭盖设置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端伸入内胆底部、另一端穿过封闭盖与斜向下延伸的输料管连通;所述抽液管内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螺杆,所述伺服电机与抽液管固接且由线性电机驱动;所述伺服电机的运动方向与抽液管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线性电机与固定在封闭盖上的支架固接;所述内胆侧壁的上部设置热气出口,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由壳体内壁的下部延伸至壳体外壁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封闭盖设置进料口和用于输入氩气的输气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具有把手的进料盖。
优选的,所述封口环的顶部设置第一吊环,所述内胆的外壁上部设置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位于封口环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内胆呈圆桶形,所述壳体的内腔呈倒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内胆和壳体,内胆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的顶部设置封口环,内胆侧壁的上部设置了热气出口,壳体的侧壁设置了气体通道、且气体通道从壳体内壁的下部延伸至壳体外壁的上部。随着熔炼进行,内胆中的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此时,打开热气出口和气体通道,内胆中的高温氩气会经热气出口流入间隙的上部;由于热空气总是倾向于向上流动,因此新流入间隙的高温氩气会保留在间隙的中上部;而在间隙中滞留了一段时间散去部分热量的氩气会向间隙的底部沉降,并被挤入气体通道的底部、从气体通道的顶部溢出。这样一来,从内胆中排出的高温氩气会被保留在环绕内胆的间隙中,既对内胆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又使排出氩气中含有的余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抽液管,抽液管内设置由伺服电机驱动的螺杆,伺服电机与抽液管固接且由线性电机驱动;在对锌进行熔炼时,通过线性电机驱动伺服电机沿抽液管长度方向向上移动,可以使抽液管和输料管一起向上移动,避免抽液管及螺杆因长时间的高温加热而损坏或变形。当需要向外输送熔炼液时,通过线性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及抽液管向下移动,使抽液管伸入内胆底部,从而使内胆中的锌液抽取彻底、避免残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州锦冶工贸有限公司,未经红河州锦冶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3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