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治的生物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06776.3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94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举;黄娜;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6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原微生物 景观水体 聚氨酯泡沫塑料 景观水环境 生物净化器 噬菌蛭弧菌 传统物理 化学消毒 生物净化 网箱 污染防治 水处理技术领域 改良 本实用新型 城市景观水 直流电动机 净化器 环境生态 电动机 浮桶 造流 海绵 过滤 杀死 堵塞 伤害 流动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治的生物净化器,包括:电动机、浮桶、网箱及放在网箱里面的改良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该净化器采用直流电动机局部造流和改良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附载噬菌蛭弧菌,解决了景观水体缺乏流动及人工过滤容易堵塞的问题;利用噬菌蛭弧菌生物净化景观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代替了传统物理或化学消毒的方法,解决了传统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伤害景观水环境中的其它生物,造成环境生态风险的问题,特别适合海绵城市景观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生物净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治的生物净化器。
背景技术
为了营造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增加天然湖泊、人工湖泊、景观池塘、景观河道等景观水体成为海绵城市建设重要内容。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这些景观水体,通过雨水或再生水进入景观水体的病原微生物威胁水体周边人群的健康安全。
消除景观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物理法如加热、超声、辐射等;化学方法如添加消毒剂、抑菌剂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在消除景观水体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同时会伤害景观水体中的其它生物,破坏景观生态系统。生物法基于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原理,以生长在景观水环境中的蛭弧菌,简称蛭弧菌,捕食病原微生物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蛭弧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地表水环境中,对人和动植物等真核生物无害。1966~1969 年司樨东教授首次分离获得蛭弧菌,并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噬菌试验获得成功。以蛭弧菌防治景观水体中病原为生物污染,可以避免消毒过程对景观水体中其它生物造成伤害。
由于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型水体,用蛭弧菌防治水体中病原为生物污染,存在景观水体缺乏流动,附着在载体上的蛭弧菌很难接触并捕食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治的生物净化器,解决了物理或化学消毒在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伤害景观水环境中的其它生物,进而造成环境生态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景观水体病原微生物污染防治的生物净化器,包括电动机、浮桶、网箱,所述电动机固定在浮桶中央的顶部,所述网箱固定在浮桶的下面,所述网箱用不锈钢网由下至上依次分隔成第一网箱区间、第二网箱区间及第三网箱区间,所述第一网箱区间、所述第二网箱区间及所述第三网箱区间内置经改良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
所述电动机附带与其匹配的可充电蓄电池和电动叶轮,所述可充电蓄电池固定在所述电动机的上部,所述电动叶轮通过连接杆穿过所述浮桶和所述第三网箱区间,并拧固于所述第二网箱区间的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网箱外形尺寸是高500mm,半径250mm的圆柱体;所述第一网箱区间的尺寸是半径为250mm,高为100mm的圆饼;所述第二网箱区间的尺寸是内半径为150mm,外半径为250mm,高为100mm的同心圆环;所述第三网箱区间的尺寸是半径为250mm,高为300mm圆饼。
优选地,所述改良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为附着有噬菌蛭弧菌的改良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
优选地,所述改良后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载体的体积占所述第一网箱区间、所述第二网箱区间及所述第三网箱区间体积总和的2/5-3/5。
优选地,所述可充电蓄电池的容量为30安时。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瓦。
优选地,所述电动机的型号为Z4-11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未经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06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滤料滤池
- 下一篇:一种BRS污水、污泥、除臭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