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0720.5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93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孙瑞芬;瞿建文;龚建瑜;贾福;邹海舰;邱勇;阮志国;尧雪洲;陈俊騵;杨晓密;郑永仁;王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曹少华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饼 本实用新型 隔物灸 固定圈 无纺布 木棍 制备 中药技术领域 隔药灸 上穿孔 下底面 艾灸 药粉 调和 翻身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包括环形的固定圈和圆形的无纺布,所述的无纺布固定在固定圈下底面,形成一个圆形的槽,槽用于放置调和好的药粉并制成药饼,还包括木棍,所述的木棍用于在槽内的药饼上穿孔。本实用新型提供,能使隔药灸更方便、快捷的操作,每一个药饼药物的用量相同,又可以在艾灸使避免因为患者活动、翻身等使药物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
背景技术
隔物灸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比较典型的有“炼脐”或者“蒸脐”。相传为史前彭祖所实用新型。古代的隔物灸系是将纯天然名贵中药材研末,置于肚脐或者相关穴位上,四周以面粉团围住,以防泄气,将穿有小孔的槐树皮或者生姜片置于其上,再将枣核大小的艾柱9-12壮置于槐树皮或者生姜片上,点燃施灸。一般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壮,耗时3-6小时。作为强壮保健,抗衰老之用,必须常年温灸,持之以恒,故称为“炼脐”或者“蒸脐”。相传实用新型“炼脐”的彭祖和进一步发展“蒸脐”的孙思邈,均超百岁,度天年乃去。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是在其百岁以后才完成的,思路敏捷,老而不衰,由此可见一斑。
隔药灸现有只是药粉,人们在操作时需要先用面粉团围住四周,中间再填充药粉,然后再在药粉上放置艾绒施灸,或是操作者需要在操作时现时制作药饼,然后再药饼上放艾绒施灸。
传统的隔药灸,存在以下缺点:
1、用面粉团围住四周,操作者需要自己制作面粉团,比较费时。
2、由于面粉团每一个操作者所制作的大小、厚度等都不一样,所以就导致每一次操作时用的灸药的量很难统一。
3、传统的灸药粉偏干,固体比热容较小,所以在操作时热量传递较迅速,很容易致被操作者烫伤。
4、用面粉团固定灸药,当被操作着感觉艾灸过烫时,操作者很难立即将艾绒及很烫的灸药移开被操作者皮肤表面,常导致被操作者的烫伤。
5、现场制作艾灸饼,废时费力,而且很多文献记载的隔物灸药饼的大小、厚度、调和剂等都没有统一的规格,药饼过厚,容易导致艾灸热量难以渗透,若药饼太薄,则药饼烫的很快,患者易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能使隔药灸更方便的操作,统一每一次操作时药物的用量,避免操作时因为艾塔更换不及时而导致烫伤。
具体技术方案为:
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包括环形的固定圈和圆形的无纺布,所述的无纺布固定在固定圈下底面,形成一个圆形的槽,槽用于放置调和好的药粉并成药饼,还包括木棍,所述的木棍用于在槽内的药饼上穿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物灸药饼制备工具,具有技术效果有:
每一个药饼都使用固定圈来固定药饼形状,即统一每一次操作时药物的用量,又可以在艾灸使避免因为患者活动、翻身等使药物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隔物灸药饼,由以下药材按照重量份数组成:
制附片60份、桂枝10份、木香10份、当归10份、川芎10份、肉桂10份、干姜10份。
隔物灸药饼的制备工具,包括环形的固定圈1和圆形的无纺布2,所述的无纺布2固定在固定圈1下底面,形成一个圆形的槽,槽用于放置调和好的药粉并成药饼,还包括木棍,所述的木棍用于在槽内的药饼上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学院,未经云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0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浮点式理疗脚垫
- 下一篇:一种艾灸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