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捞油井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1148.4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刚;张秋爽;李皓楠;徐征;郭政曈;韩柏东;邓春郁;樊子衔;王雪松;凌遗文;胜成;全振;张磊;孟繁举;冯斌;钟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周子轶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体 打捞杆 第一端 打捞装置 捞油井 胶皮 过流孔 开孔 空腔 内壁 开口 体内 呈螺旋状 过盈配合 间隔排布 倾斜向上 上接头 延伸 排布 相背 向内 申请 打捞 移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捞油井打捞装置,包括: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筒体,筒体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上接头;筒体内设置有空腔,筒体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开口;设置于筒体内的多个打捞杆,每个打捞杆从筒体的内壁向内延伸,且多个打捞杆在筒体的第一端和筒体的第二端之间间隔排布,以使从开口进入的碎胶皮能从打捞杆之间向筒体的第一端移动;每个打捞杆倾斜向上延伸;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孔,打捞杆的一端与开孔过盈配合;多个打捞杆呈螺旋状排布;筒体上设置有多个与空腔相连通的过流孔,过流孔能限制碎胶皮通过。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简化打捞操作的捞油井打捞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田捞油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捞油井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捞油井内的原油可以通过捞油泵的抽吸而被提升到地面。在捞油泵的抽吸过程中,井筒内条状的碎胶皮,上下漂浮,容易导致阻卡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正常施工。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大型修井机下入油管柱,油管柱底端带一把抓打捞工具对条状的碎胶皮进行打捞。一把抓打捞工具包括下端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爪齿的筒体。打捞时,首先需要将漂浮在井筒内的条状的碎胶皮罩住以引入筒体内。然后将筒体下落至井底以将条状的碎胶皮罩入爪齿之内。接着将各爪齿压弯变形并旋转以形成螺旋状齿形。最后上提筒体以将条状的碎胶皮打捞出。
实用新型内容
采用一把抓打捞工具进行打捞需要将工作筒下放至井底,如此才能将漂浮在井筒内的条状的碎胶皮罩入爪齿之内或爪齿缝隙之间,且需要油管柱辅助来压弯爪齿并旋转。因此一把抓打捞工具的打捞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捞油井打捞装置,其能简化条状的碎胶皮的打捞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捞油井打捞装置,包括:具有相背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筒体,所述筒体的第一端上设置有上接头;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多个打捞杆,每个所述打捞杆从所述筒体的内壁向内延伸,且多个所述打捞杆在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之间间隔排布,以使从所述开口进入的所述碎胶皮能从所述打捞杆之间向所述筒体的第一端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打捞杆在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筒体的第二端之间螺旋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打捞杆倾斜向上延伸。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打捞杆的倾斜角度为45°。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打捞杆的一端与所述开孔过盈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背对所述上接头的一端上设置有倒角。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接头上设置有用于与捞油车钢丝绳抽头相连接的球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球型结构的球心位于所述筒体的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过流孔,所述过流孔能限制碎胶皮通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口的内径与所述空腔的内径相等。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捞油井打捞装置在筒体的内壁上设置多个打捞杆,如此打捞时只需要首先下放筒体,以将条状的碎胶皮引入筒体内。然后上提筒体,以将条状的碎胶皮打捞出。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一把抓打捞工具来说,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捞油井打捞装置无需将筒体下放至井底,也无需旋转和压弯打捞杆,如此简化了操作过程。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捞油井打捞装置,其能简化条状的碎胶皮的打捞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1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