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开挖限压排放止水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1411.X | 申请日: | 201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0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韦远飞;杨枫;葛正辉;唐协;郑金龙;田志宇;李泳伸;李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积水 墙体 泄水管 排出 抽水 本实用新型 安全阀 隧道开挖 下游段 止水墙 水压 限压 涌水 排放 开挖 隧道 隧道掌子面 安全施工 隧道施工 有效控制 抽水泵 上游段 保证 地下水 阻挡 节约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隧道开挖限压排放止水墙,属于隧道施工领域,目的是实现隧道内的涌水自排,节约抽水费用。包括设置于已开挖段下游的隧道掌子面附近的墙体;在墙体的下部设置有将地下水排出的N根泄水管,泄水管一端贯穿墙体延伸至墙体背向已开挖段的一侧;在每根泄水管上设置有安全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墙体,将积水阻挡在墙体的下游,并通过泄水管将积水排出;通过泄水管上设置的安全阀根据积水的水压进行排放,能够有效控制下游段的积水深度,保证下游段的积水水压,不仅保证了排出多余积水的要求,还能够有效阻止外来涌水持续进入隧道内,保证了上游段的正常、安全施工,实现了积水自排,避免了使用抽水泵等外力进行抽水,节省了抽水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领域,具体的是隧道开挖限压排放止水墙。
背景技术
单向纵坡的隧道施工时,地下水易通过下坡方向的施工撑子面流入施工区域,流入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一般采用水泵抽水的方式来排出。当遇到大块石泥石流堆积物、结构松散或者架空现象严重,并有大量地下水作用的地段或者岩溶水发育的地段时,往往需要采取超前钻孔预注浆等地层加固措施。若该地段地表水与隧道地下水存在直接水力联系,在雨季地表水增多时,洞内地下水明显增多;或者地下水压力、流量较大,且长时间不衰减,任其流入可能导致洞内抽水能力不足,洞内积水将给施工带来巨大不便。采用水泵抽水的方式来排出洞内积水,耗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高,费用成本高。如果将止水墙完全封闭,则可能由于巨大的水压导致墙体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开挖限压排放止水墙,实现隧道内的涌水自排,节约抽水费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开挖限压排放止水墙,包括设置于已开挖段下游的隧道掌子面附近的墙体,所述墙体的外周沿外延伸嵌入隧道的洞壁,由所述墙体构成阻止地下水向隧道洞内渗流的挡水结构;在墙体的下部设置有将地下水排出的N根泄水管,所述泄水管一端贯穿墙体延伸至墙体背向已开挖段的一侧;在每根泄水管上设置有安全阀。
进一步的,在墙体朝向已开挖段的一面设置有梯形肋,所述梯形肋沿竖向由墙体的顶端延伸至底端。
进一步的,所梯形肋有两道,两道梯形肋分居墙体的两侧,且所述梯形肋沿隧道横向将隧道均分成三段。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由添加了微膨胀剂的素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外周铺设有一环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进一步的,沿墙体外周均匀分布一环锚杆,墙体通过锚杆锚固于基岩。
进一步的,在梯形肋的底部设置有锚杆,竖向梯形肋的底部通过锚杆固定于基岩。
进一步的,在其中任意一根泄水管上设置有水压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的已开挖段下游的掌子面附近置墙体,墙体的外周向外延伸并嵌入隧道的洞壁,从而将积水阻挡在墙体背离已开挖段的一侧,并通过泄水管将积水排出,避免积水淹没至已开挖段,影响隧道的施工;通过泄水管上设置的安全阀根据墙外积水的水压进行排放,能够有效控制进入隧道内的水量,不仅保证了能够及时抽排出洞内积水,还能够有效阻止外来涌水持续进入隧道内,保证了上游段的正常、安全施工,也保护了地下水环境;且,实现了积水自排,避免了使用抽水泵等外力进行抽水,节省了抽水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施工纵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面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中,隧道1、已开挖段11、待开挖段12、墙体2、泄水管3、安全阀4、水压表5、梯形肋6、防水毯7、锚杆8、施工通道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14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纵向止水带保护盘
- 下一篇:一种暗挖地铁车站拱顶施工缝防水层接茬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