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沥青注浆浆液的传热系数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3737.6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黄琴龙;权晨嘉;袁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热基板 注浆浆液 传热系数测试 本实用新型 沥青槽 热沥青 中心杆 沥青 水泥混凝土 传热系数 降温槽 上表面 温度传感器 传热 测试装置 道路工程 双向传热 水平设置 有效测试 顶板盖 速率和 竖直 注浆 扩散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沥青注浆浆液传热系数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注浆浆液的传热系数测试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绝热基板,所述绝热基板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槽和降温槽,所述绝热基板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沥青槽和降温槽,所述顶板为水泥混凝土顶板,还包括中心杆和基座,所述中心杆竖直贯穿所述顶板、且中心杆的底部与绝热基板上表面相连,所述绝热基板位于基座上,所述沥青槽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沥青注浆浆液传热系数的测试装置通过将热沥青注浆扩散过程中的双向传热模型进行简化,使得该装置能有效测试出不同厚度下沥青‑水泥混凝土的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热沥青注浆浆液传热系数测试装置,并进一步涉及使用该测试装置的一种热沥青注浆浆液的传热系数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经历了近20年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之后,我国正进入公路维修养护的高峰期,将面临着巨大的公路维修养护压力。在长期交通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道路往往会出现脱空病害,主要分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脱空两种形式,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路面损坏,极大缩短道路寿命。对于道路脱空的修复,以往采用的翻挖置换等养护技术存在施工周期长,对道路结构扰动大,交通阻碍严重等问题,并不适应现今道路养护对快速恢复交通和城市环境的要求。注浆加固技术凭借其免翻动、少扰动的优点,逐步被应用于道路脱空的修复,而热沥青注浆以其修复速度快、不被动水稀释而流失的特点,有望成为修复道路脱空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热沥青注浆修复脱空道路的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作为一项新型路用注浆技术,热沥青注浆浆液的扩散规律并不明确。热沥青注浆全程在密闭的空间中完成,注浆过程中沥青浆液运移扩散的过程是浆液温度、粘度、速度及所受阻力耦合的影响,涉及到沥青浆液与周边介质传热、自身导热和流动受阻等过程。其中,热沥青注浆过程中的传热、导热等热力学行为,作为影响浆液扩散的核心因素,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深入研究热沥青注浆过程中的传热、导热等热力学行为,必须对热沥青浆液在注浆扩散过程中的传热速率与传热系数进行测试。目前,关于沥青在扩散形态下与水泥混凝土介质的热量交换的研究较少,且没有用于注浆热交换规律研究的试验设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热沥青注浆浆液的传热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研究沥青在不同形态、温度下与水泥混凝土的传热规律,以促进热沥青注浆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注浆浆液传热系数测试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沥青注浆浆液的传热系数测试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绝热基板,所述绝热基板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槽和降温槽,所述绝热基板上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沥青槽和降温槽,所述顶板为水泥混凝土顶板,还包括中心杆和基座,所述中心杆竖直贯穿所述顶板、且中心杆的底部与绝热基板上表面相连,所述绝热基板位于基座上,所述沥青槽中设有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混凝土顶板上设有旋转杆。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杆位于水泥混凝土顶板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混凝土顶板的下表面设有防粘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为可以互相替换的水泥混凝土顶板和绝热顶板。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基板和/或绝热顶板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027 W/(m·℃)。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沥青槽和/或多个降温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热基板的上表面还设有温度监测槽,所述温度监测槽贯穿绝热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3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膜或薄片材料平面热导率的测试装置
- 下一篇:电流体强化对流换热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