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EM-1板材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5861.6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7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高兴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电子材料(江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4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板材剪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 固定架 上刀架 板边 上刀 下刀 铜丝 剪切过程 剪切效果 直接分离 剪切 分体式 高度差 过渡板 下刀架 底座 毛边 压盘 油缸 刀刃 剪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EM‑1板材剪切装置,它包括底座(1)、机架(2)、上刀架(3)、下刀架(4)、压制(5)、上刀(7)和下刀(8);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5)通过固定架连接于机架(2)上,所述压制(5)由有油缸和其底端的压盘构成;上刀左右两端高度差为3‑4cm。本实用新型CEM‑1板材剪切装置,剪切后的板材,压制由一体式改成分体式,压制从上刀架上直接分离,通过独立的压制固定架连接,来解决剪刀剪切过程中的间隙不稳定的问题,进而解决板边有毛边和碎削的问题;过渡板和下刀刀刃要保持水平,解决板材板边有铜丝的问题,剪切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CEM-1板材剪切装置,属于覆铜板CEM-1板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所以覆铜板市场越来越大,给我们覆铜板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当然也伴随着各种挑战,其中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是,现有的CEM-1板材剪切装置,包括底座、机架,以及上刀、上刀架和下刀、下刀架,现有的下刀的剪切面为90度,上刀剪切面为30度,剪切时上刀左右两端高度一致,这种结构,在CEM-1板材剪切过程中容易出现铜丝和板削和板边掏空的情况,出货之前不但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处理板边然后再出货,但即使这样,产品再进行下一道工序蚀刻过程中,也会污染蚀刻液,造成大量浪费。另外,现有技术中上刀架上一体设置有压制,剪刀剪切过程中的间隙不稳定,容易产生毛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板材剪切效果的CEM-1板材剪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CEM-1板材剪切装置,它包括底座、机架、上刀架、下刀架、压制、上刀和下刀;所述压制通过固定架连接于机架上,所述压制由有油缸和其底端的压盘构成;上刀左右两端高度差为3-4cm。
所述下刀刀刃角度为80度;所述上刀刀刃的角度为65度。
在下刀架上安装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下刀刀刃要保持水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CEM-1板材剪切装置,压制由一体式改成分体式,压制从上刀架上直接分离,通过独立的压制固定架连接,来解决剪刀剪切过程中的间隙不稳定的问题,进而解决板边有毛边和碎削的问题;下刀角度由90度改为80度,上刀刀刃角度由30度改成65度,H1-H2=H(上刀左右两端高度差)3CM<H<4CM,解决板材剪切有板削的问题。过渡板和下刀刀刃要保持水平,解决板材板边有铜丝的问题。
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剪切后的板材,无毛边和碎屑,无铜丝和板削的问题,剪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EM-1板材剪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底座1、机架2、上刀架3、下刀架4、压制5、过渡板6、上刀7、下刀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CEM-1板材剪切装置,如图1-图3所示,它包括底座1、机架2、上刀架3、下刀架4、压制5、过渡板6、上刀7和下刀8;
所述下刀8刀刃角度为80度;上刀左右两端高度差为3-4cm;所述上刀刀刃的角度为65度,所述压制5通过固定架连接于机架2上,所述压制5由有油缸和其底端的压盘构成;所述压制5与上刀架3由整体式改成分体式。
在下刀架上安装有过渡板6,所述过渡板6与下刀刀刃要保持水平。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电子材料(江阴)有限公司,未经建滔电子材料(江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5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