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悬架双层橡胶内管开口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19674.5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熊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王桦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缺口部 内管 内橡胶层 外橡胶层 开口部 衬套 轴向 本实用新型 开口衬套 汽车悬架 双层橡胶 状态时 过盈压装 耐久性能 舒适性能 塑性变形 缩径工艺 压入安装 闭合 安装孔 压缩量 硫化 臂杆 内芯 外管 压装 橡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悬架双层橡胶内管开口衬套,包括内芯、内管、外管、内橡胶层以及外橡胶层,内管沿其轴向开设有开口部,内橡胶层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部,外橡胶层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部,衬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内管的开口部、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以及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均打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衬套压入安装孔,内管的开口部、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以及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均闭合。本实用新型的衬套硫化后免去缩径工艺,可直接压装在臂杆安装孔,安装后仅产生少量过盈压装导致的塑性变形,从而可以设计更大的橡胶压缩量,提高耐久性能以及更好的舒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悬架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悬架双层橡胶内管开口衬套。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辆行驶中操控性能的关注越来越多。对于悬架衬套来说,更高的径向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反应速度,更低的扭转刚度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能。
汽车悬架普遍使用的是单层闭口橡胶衬套,由于空间尺寸的限制,橡胶需保持一定厚度,从而只能通过增加橡胶硬度来满足衬套径向刚度的要求,但由于衬套的扭转刚度和橡胶硬度相互关联,随着橡胶硬度的增加,扭转刚度也会随之增加,具有较高扭转刚度的衬套,会对车辆通过颠簸路面的舒适性有一定影响。
目前,双层橡胶衬套由于使用天然橡胶硫化冷却后的热胀冷缩效应,橡胶冷却后处于拉伸状态,天然橡胶具有抗压缩但不抗拉伸特性,为了获得更好的耐久性能,普遍通过缩径工艺,增加橡胶预压量。衬套外管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进行缩径,缩径后外橡胶层可以被压缩,内管由于是闭口圆管,内橡胶层不能被压缩,衬套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内橡胶层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受载时容易出现内橡胶层应力集中,疲劳性能较差。有些衬套厂商通过内芯扩孔的方式,增加一部分内橡胶层压缩量,但是扩孔工艺繁琐,扩孔量很小,并且有严重的噪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悬架双层橡胶内管开口衬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悬架双层橡胶内管开口衬套,包括中空的内芯、套设在所述的内芯外部的内管、套设在所述的内管外部的外管、形成在所述的内芯和所述的内管之间的内橡胶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的内管和所述的外管之间的外橡胶层,所述的内管沿其轴向开设有开口部,所述的内橡胶层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缺口部,所述的外橡胶层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二缺口部,所述的衬套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的内管的开口部、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以及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均打开;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的衬套压入安装孔,所述的内管的开口部、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以及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均闭合。
优选地,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的开口、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的开口均正对所述的内管的开口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所述的内管的开口部以及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共同形成菱形的截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的开口大小从内至外逐渐增大,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的开口大小从外至内逐渐增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管的开口部的大小不小于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的最大开口大小。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内橡胶层的第一缺口部的根部距离所述的内橡胶层的最内侧具有一段距离;所述的外橡胶层的第二缺口部的根部距离所述的外橡胶层的最外侧具有一段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内芯、内橡胶层、内管、外橡胶层以及外管的截面均为圆环形。
优选地,所述的内芯、内橡胶层、内管、外橡胶层以及外管一体硫化成型,所述的内橡胶层分别与所述的内芯、内管相贴合,所述的外橡胶层分别与所述的内管、外管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福沃克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19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悬架球形内芯衬套
- 下一篇:一种汽车悬架纵臂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