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23189.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梁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世杰 |
主分类号: | B63C9/135 | 分类号: | B63C9/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圈 螺旋装置 减震板 圈体 溺水 本实用新型 船舶 弹簧 智能 马达 无线收发模块 中央处理器 蓄电池 存活几率 防水壳 可调整 螺旋轮 破水板 浮力 下端 旋桨 海浪 转动 漂浮 体力 海上 移动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其结构包括圈体、破水板、减震板、弹簧、防水壳、蓄电池、中央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第一螺旋装置、第二螺旋装置和第二马达,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通过在圈体前后两端上方设置了减震板,减震板下端通过弹簧与圈体相连接,可人漂浮在海上因为海浪的缘故与圈体会频繁的碰撞,而减震板可减弱圈体对溺水者的反震力,使得使用者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体力,提高溺水者的存活几率;通过在后端设置有第一螺旋装置和第二螺旋装置,第一马达带动螺旋轮转动从而使得旋桨推动救生圈往前移动,并且通过与第二螺旋装置的配合可调整前进的方向,使得救生圈顺利的到达溺水者的方位为溺水者提供浮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属于船舶救生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海上的航行中,救生圈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溺水的时候提供极大的浮力,现有救生圈功能单一,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必不可少的麻烦,为此,急需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来解决人群的需要,但现有技术的船舶救生圈无法对使用者提供人与圈体碰撞时所受的反震力,并且无法精确地将救生圈送到落水者手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船舶救生圈无法对使用者提供人与圈体碰撞时所受的反震力,并且无法精确地将救生圈送到落水者手上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包括圈体、破水板、减震板、弹簧、防水壳、蓄电池、中央处理器、无线收发模块、第一螺旋装置、第二螺旋装置和第二马达,所述圈体前端设置有破水板,所述圈体左右两端上端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下端通过三十六个弹簧与圈体相连接,所述圈体后端设置有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内部从前到后分别设置有蓄电池、中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圈体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装置和第二螺旋装置,所述第一螺旋装置由保护壳、透水口、第一马达、螺旋轮和螺旋桨组成,所述保护壳外侧设置有透水口,所述保护壳内部后端中央与第一马达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前段与螺旋轮相连接,所述螺旋轮前段外侧设置由三片螺旋桨,所述第二马达设置于第二螺旋装置内部,所述蓄电池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芯材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外面包裹玻璃纤维布,涂上三层酚醛树脂,然后包帆布并涂刷数层油漆。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整体质量不小于1.5公斤,便于在救护落水者时抛投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破水板最前端被钝化,防止对使用者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板呈弧形,可与圈体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板内部是一片聚苯乙烯,外部被一层摩擦力超强的天然橡胶制成,增加减震板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旋装置和第二螺旋装置相互之间微微向外倾斜,便于调整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采用的型号为BAOB-40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采用的型号为TELESKY。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便捷的船舶救生圈,通过在圈体前后两端上方设置了减震板,减震板下端通过弹簧与圈体相连接,可人漂浮在海上因为海浪的缘故与圈体会频繁的碰撞,而减震板可减弱圈体对溺水者的反震力,使得使用者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体力,提高溺水者的存活几率;通过在后端设置有第一螺旋装置和第二螺旋装置,第一马达带动螺旋轮转动从而使得旋桨推动救生圈往前移动,并且通过与第二螺旋装置的配合可调整前进的方向,使得救生圈顺利的到达溺水者的方位为溺水者提供浮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世杰,未经梁世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31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