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25532.X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4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其海;叶忠才;王意明;杨相勇;束瑞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9 | 分类号: | F16L9/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壳 上壳 密封连接 上管道 油嘴 本实用新型 管道连接件 下管道 通孔 上壳下表面 下壳上表面 锥形设计 工作腔 紧固件 下表面 支撑腿 贯通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管道、上壳、下壳以及下管道,所述上管道与所述上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间通过预设在所述上壳下表面的支撑腿与所述下壳相互配合以形成工作腔,所述下壳为锥形设计,在所述下壳上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通下壳并与所述下管道密封连接,所述上管道末端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在一个平面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给油嘴管道给油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的“直肠式”给油,极易造成给油过程不均匀,对发动机造成伤害。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给油泵经给油嘴管道给油过程难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因此,只能在给油嘴管道中间增设连接件,以一定程度的缓解给油过程不均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寻找一种低成本、方便的方式缓解给油过程不均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管道、上壳、下壳以及下管道,所述上管道与所述上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间通过预设在所述上壳下表面的支撑腿与所述下壳相互配合以形成工作腔,所述下壳为锥形设计,在所述下壳上表面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贯通下壳并与所述下管道密封连接,所述上管道末端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在一个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通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圆形设计。
优选地,所述通孔为6个。
优选地,单个所述通孔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上管道横截面面积的1/6。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具有以下优点:液体油沿着上管道先进入工作腔内,再而工作腔内的液体油沿着通孔进入下管道内,如此,液体油非直接由给油泵输送至下管道,而是经过工作腔进入下管道,由于若干通孔为均匀设置在下壳的四周,工作腔内的液体油均匀的通过通孔进入下管道内,故输送至下管道的液体油得到极大程度的均匀,缓解给油过程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壳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给油嘴管道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管道1、上壳2、下壳3以及下管道4,所述上管道与所述上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下壳间通过预设在所述上壳下表面的支撑腿5与所述下壳相互配合以形成工作腔,所述下壳为锥形设计,在所述下壳上表面设有若干通孔6,所述通孔贯通下壳并与所述下管道密封连接,所述上管道末端与所述上壳的下表面在一个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通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下壳的四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强振汽车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5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