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承压预燃室头部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26483.1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8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潘刚;丁兆波;牛旭东;潘亮;马志瑜;卢明;孙纪国;郑孟伟;刘红珍;张晋博;许晓勇;刘倩;孔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62 | 分类号: | F02K9/6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任林冲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燃室 身部 燃料集合 承压 头部壳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 径向通孔 燃烧室 温度场均匀性 结构可靠性 燃烧室出口 高温燃气 结构布置 均匀设置 球形结构 头部壳体 顶盖 变壁厚 内身部 扰流环 包络 掺混 格栅 拐弯 燃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承压预燃室头部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二底、燃料集合器、身部和一底,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头部壳体采用球形结构,改善身部的局部工作环境,提高了预燃室头部整体承压能力和结构可靠性,有助于燃料集合器的结构布置;身部采用变壁厚设计,在燃料集合器包络范围内身部上均匀设置径向通孔,使一部分燃料通过径向通孔直接进入燃烧室,与高温燃气掺混,以改善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均匀性,同时减少了扰流环、格栅和身部拐弯等结构,有效降低了预燃室重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承压预燃室头部壳体结构,可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预燃室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用途是将进入预燃室的氧化剂和燃料以一定混合比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燃气驱动涡轮泵。
现有预燃室/燃气发生器燃料流量较小,通常在燃料腔外侧设计与燃料腔高度相当的集合器,随着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的逐渐增大,预燃室的流量以及压力也会逐步提高。这给预燃室的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预燃室流量增大会导致燃料进口管道直径的增大,进而使得预燃室燃料集合器不易布置;预燃室压力的提高要求预燃室头部壳体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按照常规的设计方式,预燃室头部壳体的壁厚会显著增加,这会导致预燃室的重量超重。
随着流量增大,预燃室出口温度均匀性也不易保证。目前,为了保证预燃室出口温度均匀性,一般在燃烧室身部采用扰流环或格栅的措施,或身部拐弯的措施,这样一方面结构较复杂,造成整体重量增加,另一方面,扰流环或格栅可能出现烧蚀的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承压预燃室头部壳体结构,以提高预燃室头部整体可靠性,同时减轻预燃室重量,改善预燃室出口温度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承压预燃室头部壳体结构,包括顶盖、二底、燃料集合器、身部和一底,顶盖、二底、燃料集合器依次连接,外表形成球面结构,身部置于燃料集合器内侧,身部的上端与二底连接,身部的下端外侧与燃料集合器连接,身部、二底、一底、燃料集合器之间形成燃料腔,顶盖与二底之间形成氧化剂腔;
燃料集合器与二底和身部连接处的壳体较其他处增厚1.2-1.5倍,燃料集合器包络范围内身部的壳体厚度为其他处的0.5-0.75倍;
在燃料集合器包络范围内身部上均匀设置径向通孔,用于使一部分燃料通过径向通孔直接进入燃烧室。
在燃料集合器包络范围内身部上均匀设置的径向通孔呈1-3排分布。
径向通孔呈2-3排时,为交错分布。
还包括氧化剂法兰、燃料法兰,氧化剂法兰与顶盖连接,用于向氧化剂腔中供入氧化剂;燃料法兰与燃料集合器连接,用于向燃料腔中供入燃料。
氧化剂法兰与预燃室中轴线呈30°-60°。
燃料法兰与预燃室中轴线呈90°。
顶盖、二底、燃料集合器、身部、氧化剂法兰、燃料法兰材料均为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的镍基合金。
球面结构承压不小于20MPa。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预燃室头部壳体采用球形结构,改善身部的局部工作环境,提高了预燃室头部整体承压能力和结构可靠性,有助于燃料集合器的结构布置,同时减轻预燃室重量;
(2)本实用新型预燃室燃料集合器上下两端采用壁面增厚设计,有助于改善连接部位强度,防止局部开裂造成燃料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26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