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1083.X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2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平;胡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1803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钢管混凝土柱 连接板 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 外壁面 传力 钢筋 垂直固接 构件连接 混凝土柱 加强钢管 间隔设置 受力方式 中心对称 固接 伸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至少两块连接板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至少两块连接板的一端均垂直固接于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且至少两块连接板相对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中心对称且间隔设置,至少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伸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设有若干钢筋,若干钢筋均固接于至少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利用该至少两块连接板不仅可以实现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之间的构件连接及传力,受力方式明确且传力连续,而且还能加强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柱是在钢管内填充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它主要用于建筑中的框架柱。钢管混凝土柱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截面抗弯刚度大、抗弯能力好、节点构造简单且易于装修等优点。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特别对于高层建筑,水平风荷载或地震荷载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因此抗侧力构件的选择在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都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两者共同使用能够实现强强联合,有效提高结构体系的抗侧力能力。然而,当前大部分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方式多为采用将剪力墙的钢筋直接与钢管混凝土柱相连,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在钢管混凝土柱上开洞,不利于确保钢管混凝土柱自身的结构强度,且受力及传力均不够明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受力合理、制作简便且传力明确的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包括钢管混凝土柱、至少两块连接板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的一端均垂直固接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且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相对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中心对称且间隔设置,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所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设有若干钢筋,所述若干钢筋均固接于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均自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顶部延伸至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底部,且所述至少两块连接板均包括传力平面,所述传力平面垂直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设置,所述若干钢筋固接于所述传力平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为两块,且两块所述连接板的传力平面反向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钢筋包括若干水平钢筋及若干与所述水平钢筋垂直设置的竖直钢筋,所述若干水平钢筋均垂直固接于所述传力平面上,所述若干竖直钢筋均固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包括腹板及翼板,所述腹板的一端垂直固接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外壁面,所述腹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所述翼板垂直固接于所述腹板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还设有若干抗剪栓钉,所述若干抗剪栓钉固接于所述翼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管混凝土柱内固设有若干抗拉钢筋,所述若干抗拉钢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高度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柱脚钢板,所述柱脚钢板固接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柱底部及所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墙底部,且所述柱脚钢板的边缘伸出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柱底部边缘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1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圆筒夹心竹木组合墙体
- 下一篇:一种墙体支架及装配式一体化保温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