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胃引导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1852.6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73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付茂勇;施贵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南充聚力三新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7 | 代理人: | 许祥述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器 穿线孔 本实用新型 下管口 术后 打结 肺部感染 管长方向 硅橡胶管 牵拉损伤 肺不张 上管口 术后胃 胃扭转 吻合口 穿线 道床 对管 管壁 减小 种管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胃引导保护器,包括管道(4)、上管口(1)与下管口(7),其特征在于:管道为直径为1.1cm、长度为35cm的硅橡胶管,管壁厚度0.2m,下管口向上1cm处和3cm处沿管长方向分别设有第二穿线孔(6)和第一穿线孔(5)。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胃引导保护器,人为的制造一个遂道,以减小管胃上提时阻力,减少上提时对管胃的牵拉损伤,并通过引导保护器上的两个穿线孔上的穿线打结,可有效防止管胃扭转。同时通过管胃引导保护器能确保术后管胃处于食道床,术后胃的扩张减少,从而减少对吻合口的张力和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尤其是一种管胃引导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已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手术方式,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有胸内吻合和颈部吻合,其中颈部吻合的患者须将胃用切割缝合器制作成约3cm宽的管状胃,简称管胃。要在颈部吻合,需将管胃经后纵隔或胸骨后上提至颈部,经后纵隔是较为常见的路径。大多数外科医生通过使用双7丝线连接管胃,“盲式”上提管胃至颈部,我们也曾经一度使用这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就发现:1.上提管胃的过程中阻力很大,容易对管胃造成牵拉损伤;2.术后患者的管胃有30%左右不在食管床,这样的患者会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及肺部感染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提管胃阻力小、避免牵拉损伤、保证管胃术后处在食管床的管胃引导保护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上管口与下管口,其特征在于:管道为直径为1.1cm、长度为35cm的硅橡胶管,管壁厚度0.2m,下管口向上1cm处和3cm处沿管长方向分别设有第二穿线孔和第一穿线孔。
必要时,可在上管口向下1cm处和3cm处沿管长方向分别设有设第三穿线孔和第四穿线孔,各穿线孔的大小为0.5cm x 1cm。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先用超声刀或者足够长的腔镜器械将两根7号丝线(下称“双7线”)贯穿本实用新型,在下管口向上3cm处的第一穿线孔将双7线挑出。食管和胃在腹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离断后,用中圆针带7号线缝扎一针腹段食管,将缝扎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管口处的双7线。管状胃在腹腔外制作好以后,将残端的缝线及拟作吻合处的牵引线一起,经本实用新型的下管口从第二穿线孔穿出。将第一和第二两个穿线孔穿出的线系紧。确定本实用新型上管口与食管残端紧密连接,下管口与胃残端紧密连接后。经颈部切口上提颈段食管将管状胃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引导,轻松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间断牵引线(即双7线),取出管胃引导器,最后完成管胃颈部吻合。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胃引导保护器,人为的制造一个遂道,以减小管胃上提时阻力,减少上提时对管胃的牵拉损伤,并通过引导保护器上的两个穿线孔上的穿线打结,可有效防止管胃扭转。同时通过管胃引导保护器能确保术后管胃处于食道床,术后胃的扩张减少,从而减少对吻合口的张力和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上管口向下的第三、四穿线孔排列与间隔距离与第一、二穿线孔相同,以便必要时换向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4上管口1与下管口7,其特征在于管道直径为1.1cm、长度为35cm的硅橡胶管,管壁厚度0.2m,下管口向上1cm处和3cm处沿管长方向分别设有第二穿线孔6和第一穿线孔5,穿线孔大小为0.5cm x 1cm。必要时,可在上管口向下1cm处和3cm处沿管长方向分别设有设第三穿线孔3和第四穿线孔2,各穿线孔的大小为0.5cm x1cm。以便作换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1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自动化烟雾吸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取发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