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2243.2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5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贾占勇;刘哲俊;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云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4 | 代理人: | 张骁敏 |
地址: | 321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附 催化燃烧装置 吸附 吸附装置 吸附床 本实用新型 脱离 异地 对接机构 有机废气 出气管 工位处 进气管 工位 有机废气处理设备 分体设置 快速对接 可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属于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安全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吸附装置及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吸附装置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是异地分体设置的,吸附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及若干可移动的吸附床,吸附装置具有若干吸附工位,各吸附床位于对应的吸附工位处能通过第一脱离对接机构与进气管及出气管快速脱离或对接,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具有脱附工位,吸附床能位于脱附工位处通过第二脱离对接机构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快速脱离或对接。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床吸附能快速地与吸附装置的脱离,并与设置在异地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快速对接,结构紧凑,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是石油化工、轻工、塑料、印刷、涂料等行业排放的常见污染物,有机废气中常含有烃类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氮、硫、卤族及含磷有机化合物等。如对这些有机废气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大气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现有企业一般对有机废气排放源设置就地净化系统,就地处理排放。常用的净化系统为有机废气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它包括吸附装置及脱附催化燃烧装置。传统的有机废气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的吸附装置和脱附催化燃烧装置一般为固定式且就近安装在产生有机废气污染源的车间外。这种装置针对排放负荷大、需连续排放的污染源非常有效。但目前还存在许多企业,其生产特点为:企业规模大,生产线多,污染源分散或生产工序间歇、排放点零散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就地处理模式需要投入多套处理装置,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高。
另外吸附装置多采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饱和以后需要用催化燃烧装置进行脱附再生,脱附时存在着火风险,虽然传统设备也设置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防范,但仍然存在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有机废气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吸附装置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异地设置且吸附装置的吸附床能快速脱离吸附装置并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快速接合的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它包括吸附装置及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装置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是异地分体设置的,吸附装置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及若干可移动的吸附床,所述的吸附装置具有若干吸附工位,各吸附床位于对应的吸附工位处能通过第一脱离对接机构与进气管及出气管快速脱离或对接,所述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具有脱附工位,吸附床能位于脱附工位处通过第二脱离对接机构与脱附催化燃烧装置快速脱离或对接。
在上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快速对接机构包括位于每个吸附工位处的第一伸缩软管、第二伸缩软管、第一压紧机构及第二压紧机构,各吸附床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一侧面上设置有出气口,进气管设置在各吸附工位的上方,第一伸缩软管的一端与进气管固定连接且相通,另一端能在对应的第一压紧机构作用下扣盖在位于吸附工位处的吸附床的进气口上,出气管位于吸附床出气口一侧,第二伸缩软管的一端与出气管固定连接且相通,另一端能在对应的第二压紧机构作用下扣盖在位于吸附工位处的吸附床的出气口上。
在上述的一种有机废气异地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压紧机构包括两个压紧气缸,第一伸缩软管扣盖在吸附床的进气口的一端上设置有环形扣沿,两个压紧气缸分别设置在第一伸缩软管的两侧,各压紧气缸均包括气缸本体及活塞杆,两个压紧气缸的气缸本体远离活塞杆的一端分别与进气管固定连接,两个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端头与对应侧的扣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安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2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