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枪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2454.6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8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彦民;张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金世纪矿用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5/22 | 分类号: | B23K5/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谢茵 |
地址: | 0555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丝机 电缆线连接 接头筒体 下接头 铝合金材质 焊枪 铜材质 铝合金 接头技术领域 气焊 本实用新型 连接部材质 内腔相连通 焊枪电缆 接头连接 铝合金段 中间连接 电缆线 铜铝焊 线连接 易氧化 内腔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枪下接头,涉及气焊接头技术领域,该下接头包括与焊枪电缆线连接的电缆线连接部和与送丝机连接的送丝机连接部,电缆线连接部和送丝机连接部中间连接有接头筒体,电缆线连接部和送丝机连接部的内腔与接头筒体的内腔相连通,电缆线连接部材质为铝或铝合金,送丝机连接部材质为铜,接头筒体与电缆线连接部连接的一侧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接头筒体与送丝机连接部连接的一侧材质为铜,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和铜段通过铜铝焊连接在一起。该下接头一段为铝或铝合金材质,用于与电缆线连接,一段为铜材质用于与送丝机连接,可有效避免铝或铝合金材质的电缆线与铜材质的接头连接时易氧化的弊端,保证了连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焊接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焊,利用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混合燃烧生成的火焰为热源,熔化焊件和焊接材料使之达到原子间结合的一种焊接方法。
助燃气体主要为氧气,可燃气体主要采用乙炔、液化石油气等。所使用的焊接材料主要包括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焊丝、气焊熔剂等。特点设备简单不需用电,设备主要包括氧气瓶、乙炔瓶(如采用乙炔作为可燃气体)、减压器、焊枪、胶管等。由于所用储存气体的气瓶为压力容器、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
现有技术中的焊枪电缆线全为铜线,铜线价格昂贵,成本十分昂贵,在大量的焊枪生产过程中,仅此一项则需要很大的成本,所以将其制作为铝或者铝合金材质的则大大节约成本,但是铝或铝合金材质的电缆线必须要有材质相适配的连接头,如果将铝或铝合金材质的电缆线与铜接头直接连接,则易发生氧化,而现有的接头全为铜材质的,这是因为与送丝机相连接的接头又必须为与送丝机相适配而采用铜材质,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新式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焊枪下接头,该下接头一段为铝或铝合金材质,用于与电缆线连接,一段为铜材质用于与送丝机连接,根据具体的连接需要采取特定的材质,可有效避免铝或铝合金材质的电缆与铜材质的接头连接时易氧化的弊端,保证了连接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枪下接头,该下接头包括与焊枪电缆线连接的电缆线连接部和与送丝机连接的送丝机连接部,所述电缆线连接部和送丝机连接部中间连接有接头筒体,所述电缆线连接部和送丝机连接部的内腔与所述接头筒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电缆线连接部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送丝机连接部材质为铜,所述接头筒体与电缆线连接部连接的一侧材质为铝或铝合金,所述接头筒体与送丝机连接部连接的一侧材质为铜,所述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和铜段通过铜铝焊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上开有用于连接气源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的外表面和内腔。
优选的,所述电缆线连接部的内腔壁上设有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的长度大于铜段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接头筒体的铝/铝合金段的长度是铜段长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电缆线连接部和送丝机连接部的外径小于接头筒体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电缆线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两圈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第一圈槽。
优选的,在所述送丝机连接部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圈槽,所述第二圈槽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送丝机连接部带有缺口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下接头采用铝或铝合金和铜相结合的材质,使得电缆线相应使用铝或铝合金材质,可有效避免铝或铝合金材质的电缆与铜材质的接头连接时易氧化的弊端,保证了连接质量,而同时又不影响与送丝机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金世纪矿用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金世纪矿用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2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