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2689.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9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骆俏榕;郑振林;陈育彬;苏美萍;沈小刚;林丽华;苏义鹏;汪彩明;方富林;蓝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系统 本实用新型 超高压 浓缩 反渗透膜组件 保安过滤器 生化废水 运行成本 产水池 高压泵 进水泵 浓水罐 浓缩液 浓盐水 常压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一进水泵、一保安过滤器、一高压泵、一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一产水池、一浓水罐和一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对生化废水经过常压反渗透系统和高压反渗透系统浓缩后的浓缩液进行有效的再浓缩,大幅降低浓盐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化废水达标排放水在经过常压反渗透系统、高压反渗透系统浓缩后,浓缩液的含盐量及可造成污染、结垢的组成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要进一步浓缩将面临更大的技术考验,至今仍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一进水泵、一保安过滤器、一高压泵、一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一产水池、一浓水罐和一控制单元,
进水泵的进水端连通上游水源,其出水端通过一第一自动阀连通保安过滤器的进水端;保安过滤器的出水端连通高压泵的进水端;高压泵的出水端连通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端;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端通过一自动比例调节阀连通浓水罐,产水端通过一第二自动阀连通产水池;控制单元与上述高压泵、第一自动阀、自动比例调节阀和第二自动阀电连接;
其中,高压泵的出水端与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端之间的管路以及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浓水端与浓水罐之间的管路均为耐压强度为10~13MPa且管径为45~60mm的耐压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反渗透膜单元,其中高压泵的出水端分别连通第一反渗透膜单元和第三反渗透膜单元的进水端,第一反渗透膜单元的浓水端与第二反渗透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第三反渗透膜单元的浓水端与第四反渗透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第二反渗透膜单元和第四反渗透膜单元的浓水端均通过所述自动比例调节阀与所述浓水罐连通,第一至第四反渗透膜单元的产水端均通过第二自动阀连通产水池。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单元的浓水端与第二反渗透膜单元的进水端之间的管路以及第三反渗透膜单元浓水端与第四反渗透膜单元的进水端之间的管路均为耐压强度为10~13MPa且管径为45~60mm的耐压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高压泵的出水端与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进水端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第一单向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的产水端与所述第二自动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第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对生化废水经过常压反渗透系统和高压反渗透系统浓缩后的浓缩液进行有效的再浓缩,大幅降低浓盐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系统间接,运行维护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超高压反渗透系统,设计压力为120bar,包括通过管路相连的一进水泵1、一保安过滤器2、一高压泵3、一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4、一产水池5、一浓水罐6和一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2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片研磨废水回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电化学催化氧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