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液冷自循环机壳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3932.5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2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陶大军;郭成光;吕飞;吴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外壳 永磁电机 高功率 中间层 液冷 隔板 本实用新型 电机内壳 上圆弧 形切口 注液管 自循环 电机技术领域 密闭环境中 水循环动力 圆弧形切口 边缘安装 材料成本 环形挡板 技术要点 冷却腔室 散热效果 同轴放置 外接水源 冷却腔 冷却液 排液管 有效地 蒸发室 拆装 室内 能源 运输 | ||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液冷自循环机壳,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包括电机外壳、中间层和电机内壳三部分,且此三部分由外至内同轴放置,此三部分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挡板连接构成冷却腔室;中间层的上部设置有上圆弧形切口,上圆弧形切口的边缘安装有隔板,隔板与电机内壳、电机外壳之间形成蒸发室,中间层的下部设置有下圆弧形切口;电机外壳上部安装有注液管,电机外壳下部安装有排液管,冷却液通过注液管注入冷却腔室内。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密闭环境中的传统液冷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机壳散热效果差,材料成本高,需要外接水源并提供水循环动力而造成的能源浪费以及运输和拆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永磁电机液冷机壳,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液冷自循环机壳,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密闭环境中,传统的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水冷系统,通过在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机壳外部安装提供动力的水泵,使冷却水得以循环,并且这种传统水冷系统通常需要外加散热装置。此动力泵和散热装置不仅增加了电机的运行成本,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限制了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机壳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并且很难满足密闭环境中的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水冷系统节能环保的要求。
由于密闭环境中的传统冷却系统需要外加动力泵和散热装置,因此对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机壳的拆装和运输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液冷自循环机壳,以至少解决在密闭环境中,传统水冷系统带来的运行成本高,资源浪费以及外部动力泵和散热装置的存在对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机壳拆装和运输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液冷自循环机壳,包括电机外壳、中间层和电机内壳三部分,且此三部分由外至内同轴放置,此三部分的两端均通过环形挡板连接构成冷却腔室;所述中间层的上部设置有上圆弧形切口,上圆弧形切口的边缘安装有隔板,隔板与电机内壳、电机外壳之间形成蒸发室,所述中间层的下部设置有下圆弧形切口;所述电机外壳上部安装有注液管,电机外壳下部安装有排液管,注液管的安装位置与上圆弧形切口对应,排液管的安装位置与下圆弧形切口对应,冷却液通过注液管注入冷却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间层将冷却液分为内外两层,加快了液体的冷却循环。所述隔板与冷却液的液面接触,不仅增加了蒸发室的体积,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而且使内层液体吸收热量后只能蒸发,而不能直接流到外层。所述中间层下部的下圆弧型切口,连通电机外壳和电机内壳,不仅使中间层两侧液体保持相同高度,而且使液体得以有效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外壳是铝合金材料,外面设有铝质散热翅,电机内壳是铝质材料,中间层是铝合金材料,中间层上涂有绝缘隔热层。如此设置,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兼具了绝缘隔热功能,有助于加快液体的蒸发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外壳上部安装有检压管,检压管的管口设置有检压阀门,检压管的安装位置与上圆弧形切口对应。如此设置,用于检测机壳内的压强,当机壳内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打开检压阀门,有效地防止了机壳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铝质散热翅是空心结构。如此设置,不仅节约了材料成本,而且增大了机壳的散热面积,缩短了液体的冷却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内壳与中间层之间的轴向间距和电机外壳与中间层之间的轴向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如此设置,有利于装置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39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