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钟表机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4897.9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67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平;林铨;王建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小神龙表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林祥平 |
主分类号: | G04C3/00 | 分类号: | G04C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8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臂 本实用新型 钟表机芯 离合杆 柄轴 尾端 折弯 线路板连接 线路板 电源接触 首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钟表机芯,其包括离合杆、柄轴、线路板,离合杆两端均为弹性臂,首端弹性臂与柄轴接触或分离,尾端弹性臂的尾端设有折弯,折弯与线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止秒功能,而且提高了电源接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钟表机芯。
背景技术
目前钟表的机芯一般都有止秒功能,即拉出柄轴(成品表上一般叫把心或巴的),机芯停止工作,但内部的IC处于休眠状态,有轻微的功耗,可以节约电池能量,提高电池寿命。止秒功能都是通过正极和止秒端连接后实现,线路板上需要有止秒端、止秒柱和相关的离合装置,使机芯在工作的时候正极与止秒端是分离的,止秒状态时,正极和止秒端是连接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钟表机芯,不仅能够实现止秒功能,而且提高了电源接触的稳定性,结构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钟表机芯,其包括离合杆、柄轴、线路板,离合杆两端均为弹性臂,首端弹性臂与柄轴接触或分离,尾端弹性臂的尾端设有折弯,折弯与线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夹板,离合杆装入主夹板的定位柱,尾端弹性臂被主夹板的凸块撑开,离合杆尾端的折弯与线路板的正极焊盘孔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或压着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轮、分轮和套在柄轴上的拨针轮,首端弹性臂与柄轴接触,柄轴顶着离合杆的首端弹性臂,离合杆绕其转轴孔进行轴转动,装配在其装配孔内的过轮与分轮啮合;首端弹性臂与柄轴分离,离合杆的尾端弹性臂带动离合杆往另一方向转动,过轮与分轮脱开啮合,同时柄轴与拨针轮孔紧配以便旋转柄轴带动拨针轮转动实现调时。
进一步地,离合杆靠近尾端弹性臂的一凹处被主夹板限位块限制转动的幅度。
进一步地,离合杆的尾端有斜角,斜角插入线路板的正极焊盘孔。
进一步地,离合杆的首端弹性臂与柄轴接触处设为有折弯的或平的。
进一步地,尾端弹性臂的弹性比首端弹性臂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金属压片,柄轴与金属压片的拉档接触,金属压片与电池的正极接触;线路板的负极上设有负极片,负极片与电池负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柄轴与离合杆接触或断开来实现线路板通断电,从而实现机芯不工作时止秒且节约电池能量,同时无需止秒柱,通过离合杆与线路板常接触(焊接或压住接触),不存在线路板氧化后接触不良的问题,提高电源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杆示意图,其中图(a)为主视图,图(b)为侧视图,图(c)为K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针状态下装配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时状态下装配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针状态下离合杆和柄轴接触的简易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时状态下离合杆和柄轴分离的简易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合杆的另一种形式,接触柄轴端无折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小神龙表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林祥平,未经福州小神龙表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林祥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48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