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6266.0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3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高;宋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芑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18 | 分类号: | H01F7/1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朱斌兵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贤***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铁 控制器 吸力 铁芯 环氧树脂 本实用新型 电流传感器 柔性电路板 磁传感器 感应线圈 相关信息 电磁铁吸力 反馈 双重检测 吸力恒定 信息反馈 磁场 内壁 内嵌 缠绕 断电 通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铁,包括电磁铁框、铁芯、线圈和环氧树脂;电磁铁框内设有铁芯,且铁芯外缠绕有线圈,电磁铁框内填充满环氧树脂;柔性电路板安装在电磁铁框的内壁上;柔性电路板内嵌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线圈相连;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电磁铁框内,用于感应线圈的电流强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电磁铁框内还设有磁传感器,用于感应线圈的磁场强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小巧,其通过电流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的双重检测,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后由控制器对电磁铁的吸力进行调节,在通电时电磁铁的吸力恒定,而断电时吸力会直接消失,同时可以对电磁铁吸力的进行设定,并能瞬时增加电磁铁的吸力,满足了电磁铁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铁。
背景技术
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它也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应用在很多需要吸附的场合,一些场合需要通断吸附或释放被吸材料,一些场合需要能够恒力控制吸附材料。现有的电磁铁包括电磁铁框和设置在电磁铁框内的铁芯,铁芯上缠绕有线圈,但是在使用后发现,电磁铁大部分在长时通电或者长期使用后,吸力性能会变小,导致有些设备无法释放被吸材料,有些设备不能被正常提供设定需要的吸力吸附。这是因为被吸材料被磁化或者内部线圈本身由于环境温度或本身温升的变化,或者电磁铁本身生产时材料本身的差异,导致吸力不规则曲线变小,这样电磁铁长时间使用后就会需要更换,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给实际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力恒定,并能调节吸力大小以及瞬时提高吸力的电磁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铁,包括电磁铁框、铁芯、线圈和环氧树脂;所述电磁铁框内设有铁芯,且铁芯外缠绕有线圈,电磁铁框内填充满环氧树脂,还包括柔性线路板、控制器、电流传感器和磁传感器;所述柔性电路板安装在电磁铁框的内壁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内嵌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线圈相连;所述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电磁铁框内,用于感应线圈的电流强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所述电磁铁框内还设有磁传感器,用于感应线圈的磁场强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内的控制器上还连接有升压电路,上述升压电路与线圈相连,用于提高线圈的电压。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内的控制器上还设有串口电路,且串口电路与线圈相连,用于设定线圈的吸力。
优选的,所述磁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磁传感器位于电磁铁框的上部,且分别位于铁芯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电磁铁,整体结构小巧,生产成本低,便于携带,其通过电流传感器和磁传感器的对线圈的双重检测,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后由控制器对电磁铁的吸力进行调节,在通电时电磁铁的吸力恒定,而断电时吸力会直接消失,同时可以对电磁铁吸力的进行设定,并能瞬时增加电磁铁的吸力,满足了电磁铁的长时间使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通电吸附时的吸力、温度、电流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断电释放时的吸力、温度、电流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其中:1、电磁铁框;2、铁芯;3、线圈;4、环氧树脂;5、柔性线路板;6、电流传感器;7、磁传感器;8、升压电路;9、串口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芑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芑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6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