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可动断口的真空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7575.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8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鹤铭;汪涛涛;江志刚;马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紫光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H01H33/66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林米良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断口 断口 可动 真空灭弧室 本实用新型 绝缘性能好 恢复电压 绝缘性能 断路器 静触头 屏蔽罩 击穿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可动断口的真空灭弧室,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真空灭弧室固定断口绝缘性能差的问题。本真空灭弧室包括由静触头和动触头构成的可动断口、由屏蔽罩构成的第一固定断口和第二固定断口,第一固定断口和第二固定断口用于共同承担单个可动断口上恢复电压,第一固定断口位于可动断口外部,第二固定断口远离可动断口。本真空灭弧室固定断口的绝缘性能好,能够有效避免重击穿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灭弧室,特别是一种单可动断口的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真空断路器以其机械寿命长、免维护、环境友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中压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投切。触头在合闸过程中会产生高频高幅的涌流,触头表面会受到预击穿电弧产生较为严重的熔焊;在之后的分闸过程中,由于动触头和静触头分离导致熔焊区域被拉开断裂,动触头和静触头表面状况劣化。当开断电流过零后,灭弧室两端将承受直流性质的恢复电压,对于单相电容器组或者三相中性点接地电容器组来说,峰值恢复电压可达2倍系统电压Um;对于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电容器组来说,峰值恢复电压可达2.5倍系统电压Um。这导致真空断路器在开断容性电流后可能发生重击穿现象,甚至开断电流过零后的几秒内仍会发生延时重击穿现象。而重击穿产生的过电压会严重损坏开关本身以及其他电力系统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研究表明,重击穿现象与电容器组投切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涌流密切相关,原因是合闸过程中合闸涌流以高能量预击穿电弧的形式对触头表面产生严重的局部烧蚀,导致触头熔焊,破坏触头表面结构,极大地增加了触头表面的场致发射系数。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刘志远等提出以下方案:
一种带有固定断口的真空灭弧室“一种带有固定断口的真空灭弧室”【公示号:CN104145318A】,公开了一下方案:带有固定断口的真空灭弧室,可以与操动机构组成真空负荷开关、真空接触器或者真空断路器,包括由绝缘外壳、动端端盖和静端端盖组成的内部为真空状态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配置有可动断口和由屏蔽罩构成的固定断口,所述可动断口由一对动静触头组成,用于承载额定电流,并用于切断容性负荷完成真空灭弧室的分断性能;所述固定断口由一对固定于动端端盖和静端端盖上的屏蔽罩组成,当组成可动断口的动静触头达到满开距位置时,便进入到组成固定断口的屏蔽罩内部,此时容性电流开断后的直流性质的恢复电压就由固定断口承担,从而实现真空灭弧室的绝缘性能。
一种带有固定断口具有短路开断能力的真空灭弧室“带有固定断口具有短路电流开断能力的触头及真空灭弧室”【公示号:CN105679597A】,公开了一下方案:带有固定断口具有短路电流开断能力的触头及真空灭弧室,该触头包括一组固定断口触头和一组可动断口触头,可动断口触头在分闸状态处于固定断口触头内部;该真空灭弧室包括带有固定断口具有短路电流开断能力的触头、壳体和屏蔽罩;解决了现有复合磁场触头结构和其他针对容性电流开断设计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复杂,以及缺乏真空电弧的磁场控制等问题。
上述方案虽然实现了固定断口触头对于可动断口触头的电场屏蔽和保护,避免了容性关合过程中可动断口触头表面形成的缺陷对于击穿的影响,但是无法保证在电容器组的投切过程中,动静触头间的暂态过程不对固定断口间的绝缘强度产生影响,也无法有效保证固定断口的绝缘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切电容灭弧室,该切电容灭弧室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固定断口的绝缘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可动断口的真空灭弧室,包括由静触头和动触头构成的可动断口、由屏蔽罩构成的第一固定断口和第二固定断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断口和第二固定断口用于共同承担单个可动断口上恢复电压,所述第一固定断口位于所述可动断口外部,所述第二固定断口远离所述可动断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紫光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紫光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75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