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7620.1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2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葛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26 | 分类号: | B65G53/26;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料装置 伸缩式金属 软管 粗灰仓 除尘 干法 卸灰 卷扬机 耐磨金属软管 本实用新型 卸灰系统 氮气管 脉冲阀 卸灰管 无尘 应用前景广阔 出口连接 二次扬尘 一次烟气 补气管 卸灰口 粗灰 加湿 卷扬 两路 转炉 蒸汽 主管 落差 升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包括粗灰仓、卸灰主管、伸缩式金属软管、事故卸灰管、地面吸料装置、耐磨金属软管和氮气管;所述粗灰仓的卸灰口和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通过所述卸灰主管连接,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顶部设有脉冲阀,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通过所述卷扬升降;所述地面吸料装置通过事故卸灰管与所述粗灰仓连接;所述氮气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脉冲阀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地面吸料装置的补气管连接,所述地面吸料装置出口连接耐磨金属软管。本实用新型不但解决了高温粗灰加湿后产生大量蒸汽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卸灰落差大引起的二次扬尘的问题,尤其适合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项目,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的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新建及改建的转炉大都采用干法除尘系统。蒸发冷却器收集的高温粗灰通过内置双链式输送机送至主厂房内的粗灰仓,加湿后由汽车外运。
现有的转炉干法除尘粗灰卸灰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卸灰口离运灰车较远,落差大,容易引起二次扬尘;二是高温的粗灰加湿后产生大量蒸汽,影响主厂房内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不但解决了高温粗灰加湿后产生大量蒸汽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卸灰落差大引起的二次扬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包括粗灰仓、卸灰主管、伸缩式金属软管、事故卸灰管、地面吸料装置、耐磨金属软管和氮气管;
所述粗灰仓的卸灰口和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通过所述卸灰主管连接,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顶部设有脉冲阀,所述伸缩式金属软管通过所述卷扬升降;
所述地面吸料装置通过事故卸灰管与所述粗灰仓连接;所述氮气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所述脉冲阀连接,另一路与所述地面吸料装置的补气管连接,所述地面吸料装置出口连接耐磨金属软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粗灰仓下锥斗内设有氮气流化装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卸灰主管上设有手动插板阀和气动双层翻板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粗灰仓顶部设有简易布袋除尘器和真空压力释放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事故卸灰管上设有事故手动插板阀和事故气动双层翻板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脉冲阀入口设有第一气动球阀,所述地面吸料装置入口设有第二气动球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地面吸料装置上设有补气阀和排堵阀。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加湿卸灰,卸灰时无蒸汽产生,主厂房内工作环境大大改善;
2、粗灰仓卸灰采用无尘卸灰及气力输送的方式,卸灰时无粉尘外溢,更环保。
3、本实用新型不但解决了高温粗灰加湿后产生大量蒸汽的问题,也解决了由于卸灰落差大引起的二次扬尘的问题,尤其适合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项目,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地面吸料装置和卷扬机的干法除尘无尘卸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7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上料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锥式锁气器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