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量现场手持设备通信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38238.2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何行;夏水斌;何欢;张芹;谢玮;冉艳春;余鹤;董重重;孙秉宇;田猛;王汪兵;王先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G08C23/04;G06K7/1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10003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场手持设备 手持设备 计量 红外模块 通信模块 通信 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接收电路 通信网络接入 自动识别技术 本实用新型 后台服务器 智能电能表 数据传输 完成信号 无线收发 无线组网 用户端 红外线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计量现场手持设备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由CPU、RFID模块、GPRS模块、电力红外模块和RS485模块组成,RFID模块通过UART接口和CPU进行通信,通过天线实现手持设备与用户端之间的通信,GPRS模块通过GPRS网络实现手持设备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电力红外模块利用红外线、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完成信号的无线收发,RS485模块实现手持设备与智能电能表的通信;通信网络接入快,结合RFID自动识别技术和GPRS无线组网方式,增强了计量现场手持设备的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具体地说是一种计量现场手持设备通信模块,用于电信息采集运行维护及现场移动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用电信息采集运行维护计量现场手持设备是具有红外功能的手持终端。抄表方式是抄表人员每次抄表前将抄表户的详细数据从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到手持终端中,然后携带手持终端到现场,利用红外抄表方式抄读用户电能表的信息。抄表结束后,将手持终端连接到微机上,手持终端内存储的抄表数据就全部自动的录入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该方式较以前手工抄表效率更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抄表方式,单一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电力营销的要求。因此要达到电力营销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无纸化办公和营销流程的数字化无缝链接的要求,需将掌上电脑、远程通信模块、电力红外通信模块、激光扫描器、智能双界面卡读写模块等集成在一款手持终端上,实现抄表,电力线巡检,数据采集,在线预付费,实时数据交互等能力。而实现这些功能的重要方式和保障是强大的通信能力。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GPRS、RS485、蓝牙、射频、红外等通信方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手持设备中,实现了网络的快速接入,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有效抑制共模干扰,但在计量现场手持设备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计量现场手持设备的通信问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现场手持设备通信模块的设计,用以解决设备通信网络接入慢,数据传输速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量现场手持设备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由CPU、RFID模块、GPRS模块、电力红外模块和RS485模块组成,RFID模块通过UART接口和CPU进行通信,通过天线实现手持设备与用户端之间的通信,GPRS模块通过GPRS网络实现手持设备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电力红外模块利用红外线、红外发射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完成信号的无线收发,RS485模块实现手持设备与智能电能表的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RFID模块内置天线线圈,工作频率为13.56MHz,采用的是UART接口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中,红外接收器采用AT138RV3。
进一步的,所述RS485模块的通信芯片是MAX3085,在MAX3085的输出端,端口A接上拉电阻钳制在高电平,端口B接下拉电阻钳制在低电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特点是:通信网络接入快,结合RFID自动识别技术和GPRS无线组网方式,增强了计量现场手持设备的功能,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计量现场手持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UART接口通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力红外模块的发送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力红外模块的发送电路;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RS485模块电路;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CPU、2-RFID模块、3-GPRS模块、4-电力红外模块、5-RS485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382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号放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TD-LTE230的四表合一集中器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