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0810.9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0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庆;姚扬;周卓;陆敏博;王志红;宋庆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杜丹盛 |
地址: | 2151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组合式构件 穿线空腔 缆线 外周 翼环 矩形阵列布置 本实用新型 气密性要求 侧壁布置 地下管廊 平行侧壁 工程化 严密性 穿墙 内嵌 墙体 防水 紧凑 混凝土 垂直 出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其将分散、无组织的穿墙方式有序、紧凑排列,提高出线效率和灵活性,通过工程化措施达到防水、气密性要求,提高严密性。所述地下管廊包括有上部的穿线空腔,所述穿线空腔的其中一对平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矩形阵列布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垂直于所述侧壁布置,所有的套管集成于基座,所述基座的外周设置有翼环,所述翼环的外周内嵌于墙体内的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廊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通信线缆横穿墙体时候,通常在保护套管内穿越预留于墙体的防水套管,现有的地下管廊根据线缆的位置无需进行布置,进而使得防水套管分散、无组织地零星穿墙布置于地下管廊内,导致占用墙面积较大、出现效率低下;且该种布局无法应对增容电缆、线缆后续穿越墙体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其将分散、无组织的穿墙方式有序、紧凑排列,提高出线效率和灵活性,通过工程化措施达到防水、气密性要求,提高严密性。
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其包括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管廊包括有上部的穿线空腔,所述穿线空腔的其中一对平行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矩形阵列布置的套管,所述套管垂直于所述侧壁布置,所有的套管集成于基座,所述基座的外周设置有翼环,所述翼环的外周内嵌于墙体内的混凝土。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为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对应于所述套管的位置设置有贯穿孔,对应的套管插装于对应的贯穿孔,所述套管的两端分别外露于对应的墙体的墙面;
对应于一对平行侧壁上的所述基座的高度位置相同、形状相同、对应插装的套管数量和孔径相同;
所述套管具体为钢制套管、铸铁管或球墨铸铁管中的一种;
所述套管的对应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位置处塞装有防水盖板,所述防水盖板的外圆周面紧贴所述套管的内壁布置,所述防水盖板在需要穿线时被敲掉、并被清理干净。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其有规律地组织电力电缆、通信线缆进出构筑物,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进出墙位置集中、单位线缆穿墙占用墙体面积大幅度减小,出线效率高;
(2)电缆统一进出线的方式便于整体实施防水、气密性措施,缩小防水、气密性作业范围,间接降低难度;
(3)线缆通过组合式构件进出线可方便与室外直埋敷设管线衔接,尤其是排管布置的直埋电力电缆、通信线缆,可采用相同或相近布局排管布置;
(4)通过组合式构件将零散线缆统一排布,便于识别,提高检修中查找效率,为运行管理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一侧的垂直部分进行剖视、且去除直线驱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翼环和墙体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地下管廊1、穿线空腔2、侧壁3、套管4、基座5、翼环6、贯穿孔7、防水盖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穿缆线用组合式构件,见图1-图3,其包括地下管廊1,地下管廊1包括有上部的穿线空腔2,穿线空腔2的其中一对平行侧壁3上分别设置有矩形阵列布置的套管4,套管4垂直于侧壁3布置,所有的套管4集成于基座5,基座5的外周设置有翼环6,翼环6的外周内嵌于墙体内的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未经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08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多向抗震支架
- 下一篇:一种下水管道移位封堵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