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驱动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6680.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66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勇;董瑞鑫;杨璐璐;杨庚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R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驱动桥 润滑液 输入轴 齿轮 壳体 吸入 减速器 叶轮 低速行驶 高速行驶 高速转动 润滑效果 轴承润滑 差速器 输出轴 齿圈 叶片 冷却 叶轮转动 驱动件 同步器 中空 转动 容纳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其中电驱动桥包括壳体(10)和设置在壳体中的减速器与差速器,壳体中容纳有润滑液,减速器包括:输入轴(20);第一齿轮(21);同步器(23);叶轮(24);输出轴(30);第二齿轮(31);第三齿轮(32);驱动件,差速器包括齿圈(40)。车辆低速行驶时,齿圈将润滑液搅起,输入轴的转动将部分润滑液吸入其中空部分,对第一轴承润滑冷却。叶轮转动,叶片起到泵的作用,加大吸入输入轴的润滑液量。车辆高速行驶时,输出轴高速转动,叶轮高速转动,叶片使润滑液被吸入到输入轴的中空部分,对第一轴承润滑冷却。从而解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电驱动桥润滑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提高车辆在低速行驶时电驱动桥的润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辆的设计中,为了实现四轮驱动,通常做法是在车辆的后部加入由电机、减速器和差速器组成的电驱动桥,来自电机的动力依次经过减速器和差速器传递至车辆的左右半轴。
在相关技术中,当车辆低速行驶时,电机向减速器的输入轴输出动力,输入轴带动齿轮系进而驱动输出轴和差速器,输入轴的转动会将差速器齿圈搅起的润滑液吸入其空心部分,并通过离心力将润滑液供应至滚针轴承等部件进行润滑冷却。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会导致电机转速过高,进而导致电机损坏,需要将输入轴和齿轮系的动力传递断开,输入轴和电机的转速逐渐降低至零。此时润滑液受的离心力较小,润滑液将失去从油孔中流出的动力,无法对滚针轴承进行润滑冷却,而齿轮还在高速转动,产生的热量会将滚针轴承烧蚀甚至融化,造成传动系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驱动桥,以解决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电驱动桥的润滑效果差导致传动系统故障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车辆在低速行驶时电驱动桥的润滑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驱动桥,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减速器与差速器,所述壳体中容纳有润滑液,所述减速器包括:输入轴,用于与电机相连,所述输入轴为中空轴并且开设有径向的油孔;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油孔的位置;同步器,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以用于使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齿轮接合或断开;叶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输入轴上并且形成有叶片;输出轴;第二齿轮,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以用于与所述差速器传动;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输出轴上并在所述输出轴转动时驱动所述叶轮,所述差速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传动的齿圈。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包括齿形部,所述叶片与所述齿形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为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齿形部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齿形部上与所述叶片相反的端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齿轮的至少一端面形成有环形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和所述驱动件分别为塑料件。
进一步的,所述油孔包括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叶轮设置在接近所述输入轴的端面开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器的换挡执行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承为滚针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6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板
- 下一篇:传动轴吊架及具有该传动轴吊架的支撑横梁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