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6923.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华清 |
主分类号: | B64C11/00 | 分类号: | B64C11/00;B64C11/02;B64C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翔宇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固圈 桨叶 轮毂 螺旋桨 无缝连接 大口径 涵道 本实用新型 连接头 承重 中段 桁梁 飞行器技术领域 周向均匀分布 工作噪音 机械效率 倾斜连接 周向间隔 起始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螺旋桨机械效率较低、工作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桨叶轮毂、内加固圈和外加固圈,内加固圈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均对应连接一根主承重桁梁,每根主承重桁梁的一端固定在桨叶轮毂上、中段与内加固圈固定、另一端与外加固圈固定;还包括:与桨叶轮毂、内加固圈和外加固圈依次倾斜连接的多个桨叶,且多个桨叶绕桨叶轮毂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桨叶的起始端与桨叶轮毂无缝连接、中段与内加固圈无缝连接、末端与外加固圈无缝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可有2个或3个桨叶与桨毂相连。螺旋桨分为很多种,应用也十分广泛,如作为飞机、轮船的推进器等。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主要包括:桨毂,所述桨毂上装有桨叶,且所述桨毂连接有动力装置,从而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桨毂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桨叶作周向旋转。
本申请发明人意识到,现有的螺旋桨由于桨尖无支撑点,一旦桨叶的半径过大,则必须以增加桨叶厚度的方式来保证桨叶的结构强度,这样无形中增加了飞行器的整体重量;并且,现有螺旋桨由于桨叶数量过少,必须使螺旋桨维持较高的转速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故而桨叶的末端容易产生涡流和激波,因此桨叶的震动以及工作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以解决现有的螺旋桨机械效率较低、工作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桨叶轮毂、内加固圈和外加固圈,所述内加固圈上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连接头,每个所述连接头均对应连接一根主承重桁梁,每根所述主承重桁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桨叶轮毂上、中段与所述内加固圈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外加固圈固定;还包括:与所述桨叶轮毂、所述内加固圈和所述外加固圈依次倾斜连接的多个桨叶,且多个所述桨叶绕所述桨叶轮毂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桨叶的起始端与所述桨叶轮毂无缝连接、中段与所述内加固圈无缝连接、末端与所述外加固圈无缝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所述桨叶轮毂的中心沿轴向开设有穿轴孔,且所述穿轴孔用于连接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每个所述桨叶的起始端无缝固定在所述桨叶轮毂上,且法线正对所述桨叶轮毂的轴心,并以40°-45°的攻角倾斜设置,中段无缝固定在所述内加固圈上,末端无缝固定在所述外加固圈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所述攻角为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所述桨叶至少包括有20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多根所述主承重桁梁包括3-7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中,多根所述主承重桁梁包括有5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涵道式大口径螺旋桨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华清,未经肖华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6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机翼的无人机
- 下一篇:涵道式推力涡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