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49057.X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2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胜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微嘉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千斤顶 挠度调节装置 预应力桥梁 市政桥梁 压缩弹簧 吊索 本实用新型 调节器 桥梁 桥梁挠度 上端 刚性梁 连接柱 鞍座 地梁 塔柱 下端 主索 一体化结构 嵌入连接 横梁 底座 拱度 立柱 压梁 垂直 预防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千斤顶、连接柱、调节器、吊索、塔柱、鞍座、主索、刚性梁,连接柱下端与千斤顶上端相互垂直,刚性梁下端设有调节器,鞍座与塔柱为一体化结构,吊索上端与主索相连接,千斤顶由地梁、支座、立柱、压缩弹簧、横梁、压梁组成,地梁嵌入连接在支座内,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结构上设有千斤顶内部设有压缩弹簧,具有预防桥梁挠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桥梁开裂的后果,能够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将桥梁挠度调节到适宜拱度,通过千斤顶上的压缩弹簧使得桥梁能够达到适宜的桥梁挠度,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实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属于市政桥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桥梁具有场地适应性强,跨越能力大的优点,然而大多数混凝土桥梁存在后期挠度过大的问题,为此,人们作了多种途径的探索,认为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是调节混凝土桥梁后期挠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体外预应力技术,作为桥梁加固的有效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建设和维修工程中,体外预应力技术与其他常见加固方法相比具有减小结构过大的挠度,释放构件内部过大的应力的优点。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316083.0的一种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两桥墩之间的预应力筋和用于沿桥梁横向对预应力筋施加拉力的预应力调节机构,预应力调节机构包括套设于预应力筋外并能沿预应力纵向滑动的套筒、铰接于套筒并伸出主梁箱外的拉杆、固定连接于拉杆外端的锚具和支顶于锚具与桥梁底板的千斤顶组,千斤顶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千斤顶和至少一个螺旋千斤顶,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工作人员使用挠度调节装置时,调节桥梁挠度效果较差,导致桥梁未能够达到适宜的挠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工作人员使用挠度调节装置时,调节桥梁挠度效果较差,导致桥梁未能够达到适宜的挠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千斤顶、连接柱、调节器、吊索、塔柱、鞍座、主索、刚性梁,所述底座上端与千斤顶下端相贴合,所述连接柱下端与千斤顶上端相互垂直,所述刚性梁下端设有调节器,所述鞍座与塔柱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吊索上端与主索相连接,所述千斤顶由地梁、支座、立柱、压缩弹簧、横梁、压梁组成,所述地梁嵌入连接在支座内,所述支座上端与横梁下端相互平行,所述压缩弹簧上端设有横梁,所述立柱上端与压梁下端相互垂直,所述地梁与立柱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塔柱下端与连接柱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上端与刚性梁下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压梁上端与连接柱下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鞍座长为30m,宽为25m,高为20m的长方体。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梁材质为混领土增加强度和耐久性。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材质为钢丝,具有弹性强、抗应力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市政桥梁领域的预应力桥梁挠度调节装置,结构上设有千斤顶内部设有压缩弹簧,具有预防桥梁挠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桥梁开裂的后果,能够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将桥梁挠度调节到适宜拱度,通过千斤顶上的压缩弹簧使得桥梁能够达到适宜的桥梁挠度,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政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49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