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1866.4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楚金甫;叶晓翠;吕振伟;曹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F15B2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61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油箱 循环冷却管 回油管 冷却管 吸油管 液压油 底部中央位置 本实用新型 高温液压油 冷却效率 散热能力 散热效率 温度过高 箱体顶部 液压系统 载荷释放 安插 液压缸 进口 油箱 延伸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包括液压油箱箱体和安装在液压油箱箱体内的循环冷却管;循环冷却管包括冷却管进口部分、冷却管出口部分和循环冷却管主体,液压油箱箱体顶部安插有进入液压油箱内的吸油管和回油管,且吸油管和回油管延伸进入液压油箱箱体内的部分位于循环冷却管主体的两侧。液压油箱工作时,液压油从吸油管进入液压缸工作,载荷释放后的高温液压油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后率先经过冷却管进口部分附近的位置再经过位于液压油箱内底部中央位置的循环冷却管。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冷却效率,解决了当前液压油箱散热能力不足及散热效率较低而导致的液压油温度过高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油箱,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液压油箱的散热方式通常是用2到3块隔板把回油区和吸油区分开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是在环境温度较高或工作一段时间后,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能力不足,远不能满足散热要求,极易造成液压油温度过高,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授权公告号为CN 204253467 U、申请号为20142070836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油箱,该液压油箱内包含冷却管,冷却管中流动的冷却液起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但是这种液压油箱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位于箱体的同一侧,很容易造成高温液压油从进油口进来后直接流出出油口,油液没有完全经过散热系统,散热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油箱,以解决当前液压油箱散热能力不足及散热效率较低而导致的液压油温度过高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液压油箱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方案1:液压油箱,包括液压油箱箱体和安装在液压油箱箱体内的循环冷却管;循环冷却管包括冷却管进口部分、冷却管出口部分和循环冷却管主体,液压油箱箱体顶部安插有进入液压油箱内的吸油管和回油管,且吸油管和回油管延伸进入液压油箱箱体内的部分位于循环冷却管主体的两侧。
采用上述结构,吸油管与回油管分别安插在液压油箱箱体顶部的位置,并且吸油管和回油管延伸进入液压油箱箱体内的部分位于循环冷却管主体的两侧,回油管与进油管分开安置并且循环冷却管主体设置在回油管与进油管之间,这样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的高温液压油不容易直接通过回油管进入液压缸而是必须要首先通过冷却管主体部分后才能进入回油管再次进入液压缸。通过上述设计,解决了当前液压油箱散热能力不足及散热效率较低致使液压油温度过高而导致的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循环冷却管主体安装于液压油箱内底部中央位置。循环冷却管主体安装于液压油箱内底部中央位置,通过回油管进入液压油箱的高温油液导致液压油箱内油液温度升高,而液压油箱的中心温度最高,这样位于液压油箱底部中央位置的冷却管主体可以更好的带走液压油箱内的热量,起到快速、高效降温的目的。
方案3: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冷却管进口部分位于循环冷却管主体的底部旁侧。冷却液从底部流入再向上流动通过循环冷却管主体,这种设计由于重力作用减慢了冷却液在进入循环冷却管主体中的流速,可以与液压油箱内的高温油液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带走高温液压油的热量。
方案4: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所述冷却管出口部分位于循环冷却管主体的底部旁侧。冷却液从底部冷却管进口部分进入循环冷却管主体后再次向下从底部流出,由于重力作用加快了升温后的冷却液从冷却管出口部分的流出速率,避免与已冷却的油液再次发生热交换。
方案5:在方案3的基础上,冷却管进口部分靠近回油管的出油口设置。由于回油管的位置在冷却管进口部分附近,冷却液可以很快带走通过回油管新进来的高温油液的大部分热量,从而达到高效降温的效果。
方案6:在方案1或2的基础上,循环冷却管为螺旋冷却管,螺旋冷却管是竖向螺旋管状结构。螺旋冷却管的螺旋结构与液压油箱内油液的外表面接触面积大且体积小,冷却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奔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1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液压油箱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气液动力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