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3338.2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5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董锦山;李永鑫;刘伟友;王健;张飞;潘柱金;王洁;宋海娟;李磊;范平平;杨广勇;陆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件 旋翼 稳定支撑结构 支撑 支撑顶件 旋翼轴 隔块 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直升机旋翼 操纵杆系 滑动连接 有效减少 变距杆 长杆 底端 构型 伸入 直升机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旋翼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包括一件支撑顶件、两件支撑侧件和至少一件隔块,两件支撑侧件顶端分别固定于支撑顶件两侧,变距杆系安装于两件支撑侧件之间,隔块位于两件支撑侧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件支撑侧件固定,支撑侧件底端伸入旋翼轴内并与旋翼轴滑动连接。该稳定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轴内操纵杆系不稳定的风险,减轻了长杆系的轴内操纵方案的缺点,提高该种轴内旋翼操纵的实用性和应用该种构型的直升机的安全性,有效提高轴内旋翼操纵方案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旋翼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旋翼操纵作为直升机旋翼系统极其重要的部分,主要是将来自舵机的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输入传递给旋翼桨叶,实现桨叶攻角的变化,从而控制旋翼升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直升机的姿态控制。
旋翼操纵的典型结构主要为环式球铰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变距拉杆组件1、动环组件2、大轴承3、不动环组件4、防扭臂组件5、大球铰组件6、扭力臂组件7等组成。环式球铰结构旋翼操纵主要布置在旋翼轴8外,其结构尺寸和重量大,不利于空间布置,且轴外操纵增加了直升机的气动阻力。选用轴内操纵的布置形式可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但是轴内操纵杆系由于长度过长,在飞行过程中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时,存在轴内操纵杆系不稳定的风险,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轴内操纵的稳定支撑结构来减少变距杆系不稳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件支撑顶件、两件支撑侧件和至少一件隔块;
所述两件支撑侧件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顶件两侧,变距杆系安装于所述两件支撑侧件之间,所述隔块位于所述两件支撑侧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件支撑侧件固定,所述支撑侧件底端伸入旋翼轴内并与旋翼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侧件外壁为圆弧面,所述支撑顶件和所述支撑侧件组合后呈类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稳定支撑结构通过紧固件和轴承与所述旋翼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翼轴两侧沿轴向对称开有滑动槽,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滑动槽并在其内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件上装有至少两件贯穿其的圆柱销,所述圆柱销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支撑侧件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件位于所述支撑侧件侧面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顶件和所述支撑侧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隔块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支撑侧件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隔块的数量为一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可以有效减少轴内操纵杆系不稳定的风险,减轻了长杆系的轴内操纵方案的缺点,提高该种轴内旋翼操纵的实用性和应用该种构型的直升机的安全性,有效提高轴内旋翼操纵方案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环式球铰结构旋翼操纵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图2中轴内旋翼操纵稳定支撑结构的三维装配示意图;
图5是稳定支撑结构与变距杆系装配后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支撑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3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