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3763.1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8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龚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邬剑星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废水处理系统 蒸发 本实用新型 计算机控制 湿式除尘器 反应单元 酸碱综合 雾化 蒸汽 避免污染 电厂锅炉 加热装置 软化处理 尾部烟气 依次连通 蒸发单元 预浓缩 水处理 高炉 过滤 余热 能耗 自动化 净化 计算机 排放 申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蒸发单元、湿式除尘器和酸碱综合反应单元。本申请通过利用电厂锅炉尾部或高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将雾化后的废水蒸发排放,不需要另外准备蒸汽或加热装置来使废水蒸发,大幅度降低了能耗;通过将废水直接雾化反应,不需要进行预浓缩和软化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水处理的成本;此外,该系统还设有湿式除尘器和酸碱综合反应单元,可对废水蒸发后产生的蒸汽进行过滤和净化,以避免污染环境。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计算机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石化、煤化工、盐化工等工业领域的洗涤废水、循环水系统排污、脱盐水站排水中的污染物以总含盐量(TDS)为主,这部分污水经回用处理后,外排的浓缩水中TDS高达20000~30000mg/L。以往这股废水作为清净下水直接排放,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环保意识提高,部分敏感地区要求废水不外排,零排放在全社会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而废水的处理成为制约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为多效蒸发技术、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技术(MVR)等。这些技术一方面投资巨大,一般工业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能耗高、结垢风险大、运行维护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和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废水零排放”技术瓶颈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废水处理系统能耗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水蒸发单元、湿式除尘器、酸碱综合反应单元和酸碱检测单元;
所述废水蒸发单元包括蒸发塔、设置在所述蒸发塔的下端部的侧壁上的进气口、设置在蒸发塔底端的排灰口以及设置在蒸发塔顶部的第一排气管;所述蒸发塔的上端部设有废水进水管,所述废水进水管延伸入所述蒸发塔内的一端设有喷嘴;
酸碱综合反应单元包括第一酸碱综合池和第二酸碱综合池;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通过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湿式除尘器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除尘器的下端部连通,另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二排气管延伸入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的一端设有喷气头;第二酸碱综合池通过第三排气管与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连通,所述第三排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的顶部连通,另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二酸碱综合池内;所述第二酸碱综合池的顶部设有第四排气管;所述脱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第四排气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废水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排气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酸碱综合池内设有pH检测仪,所述温度感应器和pH检测仪分别与一计算机的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计算机的输出端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酸碱综合池和第二酸碱综合池之间设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上设有与所述计算机的输出端通信连接的第三电池阀。
进一步地,所述蒸发塔的进气口的上方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折流板。
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的上方设有蜂窝器。
进一步地,所述湿式除尘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与所述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的排液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部的阳极片和阴极杆;所述阳极片和阴极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两相邻阴极杆之间分别竖向设置有一个阴极杆。
进一步地,所述阳极片通过阳极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湿式除尘器的壳体内,所述阴极杆通过阴极杆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湿式除尘器的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杆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放电体,所述放电体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放电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3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电站热能生产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浓缩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