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4228.8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5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光;叶茂林;陈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容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龙华办事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臂机构 可控 红外传感器组件 控制装置 碳纤维板 自适应 舵机 二级舵机 脚架 本实用新型 二级支撑臂 地面环境 电性连接 降落过程 脚架结构 一级支撑 降落 固定板 上端 时地 下端 冲击力 起飞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碳纤维板、控制装置、一级可控支撑臂机构、二级可控支撑臂机构和红外传感器组件,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碳纤维板的上端中部,碳纤维板下端均匀设有四个一级舵机固定板,一级可控支撑臂机构设有四个,且由一级舵机和一级支撑臂组成,二级可控支撑臂机构设有四个,且由二级舵机和二级支撑臂组成,红外传感器组件设有四个,一级舵机、二级舵机和红外传感器组件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该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有效的吸收掉无人机降落时地面对无人机产生的冲击力,使降落过程更加的平稳,同时能让无人机适应多种起飞与降落的地面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的脚架大部分是刚性结构,该种脚架结构在无人机降落时,会将无人机降落时收到的冲力传递到无人及其余部位,对无人机内部的一些脆弱结构产生破坏;也有一些无人机脚架利用弹簧结构进行减震的,该种减震方式虽然很好的抵消掉了降落时的冲击力,但是由于力是相对的,该种形式的减震结构会将降落时的冲力形成一个反弹力,使无人机在降落时,会猛烈弹起,回弹力度大,容易造成二次损坏;同时,以上两种脚架结构并不能让无人机很好的适应复杂的起飞或降落环境,在起飞或降落的地面不为水平面时,无人机难以保持水平起飞或降落,容易造成无人机倾覆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该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有效的吸收掉无人机降落时地面对无人机产生的冲击力,使降落过程更加的平稳,同时能让无人机适应多种起飞与降落的地面环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的自适应脚架,包括碳纤维板、控制装置、一级可控支撑臂机构、二级可控支撑臂机构和红外传感器组件,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碳纤维板的上端中部,所述碳纤维板下端均匀设有四个一级舵机固定板,所述一级可控支撑臂机构设有四个,且由一级舵机和一级支撑臂组成,所述四个一级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一个一级舵机固定板的相同位置上,并与一级舵机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一级支撑臂上端与一级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二级可控支撑臂机构设有四个,且由二级舵机和二级支撑臂组成,所述四个二级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一级支撑臂下端相同位置,并与一级支撑臂转动连接,所述二级支撑臂与二级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组件设有四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一级支撑臂外侧的同一位置,所述一级舵机、二级舵机和红外传感器组件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级支撑臂内侧壁设有二级舵机固定板,二级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二级舵机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一级支撑臂外侧壁设有红外传感器组件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组件由铰接轴块和红外传感器组成,所述铰接轴块固定在红外传感器组件固定槽内,所述红外传感器与铰接轴块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容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容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42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内置式无人机
- 下一篇:无人机及其无人机起落架电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