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4958.8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2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力;徐建达;吴向阳;翁辉;吕俊平;徐志敏;衷平;刘胜强;刘杰;徐健;晏江驰;马骏;石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C02F3/32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处理 净化系统 连通 桥面径流 边沟 径流收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公路桥面 交通环保 径流收集 防护栏 缓冲池 集水沟 应急池 污水净化系统 避免污染 串联连通 多级湿地 公路桥梁 第一级 交汇处 湿地池 引流管 桥面 水渠 水体 污染 | ||
1.一种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包括径流收集系统和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收集系统由位于桥面(1)边缘与防护栏(2)内侧交汇处并沿桥梁走向布置的集水沟(10)、高程低于该集水沟并沿桥梁走向布置于防护栏(2)外侧的边沟(3)、连通该边沟与集水沟(10)的多根引流管(9)、固定于桥墩(5)上并通过排水管(4)与边沟(3)连通的应急池(8)构成,并联有事故分流管(6)的放水管(7)与该应急池连通;所述生态处理净化系统由通过水渠(18)串联连通的至少两级湿地池(12)构成;放水管(7)与缓冲池(23)连通,该缓冲池通过进水管(11)与第一级湿地池(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桥面(1)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结构,集水沟(10)的高程低于桥面(1);边沟(3)沿桥梁走向倾斜布置,排水管(4)位于该边沟的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地池(12)中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土工膜(20)、卵石层(22)、粗砾石层(15)和细砾石层(13),湿地池(12)的外侧布置有沉淀池(17);细砾石层(13)中埋设有表面分布有若干布水孔的布水管(14)、细砾石层(13)的表面种植有水生植物,卵石层(22)中埋设有与沉淀池(17)连通的出水管(21)、该出水管的表面分布有若干吸水孔;水渠(18)一端与上一级湿地池(12)的沉淀池(17)连接、另一端与下一级湿地池(12)的布水管(14)连接,第一级湿地池(12)的布水管(14)与进水管(11)连接、最末一级湿地池(12)的沉淀池(17)连接有排放管(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湿地池(12)中有多根垂直插入粗砾石层(15)中的增氧多孔管(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49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