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以自动转向的混合动力智能驾驶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6444.6 | 申请日: | 2017-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夏慧鹏;何志生;夏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红外测距装置 摄像装置 智能驾驶 电动机 变速箱 传动轴 电瓶 本实用新型 混合动力 自动转向 发动机 方向盘 车身 汽车 电动转向 定位装置 优化设计 智能汽车 周边信息 排气管 转向轴 前舱 线束 | ||
一种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可以自动转向的混合动力智能驾驶汽车,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电动机、红外测距装置、电瓶、控制器、摄像装置、排气管、线束、电动转向控制器、转向轴、方向盘、导航仪、定位装置,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机、电瓶、控制器均布置在车身的前舱内,发动机、电动机分别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变速箱相连接,红外测距装置、摄像装置布置在车身的四周。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根据通过红外测距装置、摄像装置得到的周边信息,可以实时对方向盘进行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智能驾驶汽车的优化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汽车,特别是一种可以自动转向的混合动力智能驾驶汽车。
背景技术
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是不同概念,智能驾驶更为宽泛。它指的是机器帮助人进行驾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驾驶的技术。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来到,比如说,很多车有自动刹车装置,其技术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汽车前部装上雷达和红外线探头,当探知前方有异物或者行人时,会自动帮助驾驶员刹车。另一种技术与此非常类似,即在路况稳定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自适应性巡航,也就是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前车加速时本车也加速,前车减速时本车也减速。这种智能驾驶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减少保险公司损失。
智能驾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精彩乐章,也是世界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于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及综合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智能驾驶本质上涉及注意力吸引和注意力分散的认知工程学,主要包括网络导航、自主驾驶和人工干预三个环节。智能驾驶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选用的车辆满足行车的动力学要求,车上的传感器能获得相关视听觉信号和信息,并通过认知计算控制相应的随动系统。智能驾驶的网络导航,解决我们在哪里、到哪里、走哪条道路中的哪条车道等问题;自主驾驶是在智能系统控制下,完成车道保持、超车并道、红灯停绿灯行、灯语笛语交互等驾驶行为;人工干预,就是说驾驶员在智能系统的一系列提示下,对实际的道路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智能驾驶是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结合的重要抓手,快速发展将改变人、资源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方式,颠覆性地改变人类生。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与红外测距装置、摄像装置相结合的混合动力智能驾驶汽车还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自动转向的混合动力智能驾驶汽车,可以充分利用红外测距装置和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车轮、发动机、变速箱、第一传动轴、电动机、第二传动轴、前红外测距装置、电瓶、控制器、前摄像装置、排气管、线束、后红外测距装置、后摄像装置、电动转向控制器、转向轴、方向盘、导航仪、顶部摄像装置、定位装置、右红外测距装置、右摄像装置、左红外测距装置、左摄像装置,车轮布置在车身的底部,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机、电瓶、控制器均布置在车身的前舱内,发动机、电动机分别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与变速箱相连接,排气管布置在车身的底部,排气管的一端与发动机相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到车身的尾部,转向轴的两端分别与电动转向控制器、方向盘相连接,电动转向控制器内部安装有转动电机,导航仪安装在方向盘的顶部,前红外测距装置、前摄像装置安装在车身的前部,后红外测距装置、后摄像装置安装在车身的尾部,顶部摄像装置、定位装置安装在车身的顶部,右红外测距装置、右摄像装置、左红外测距装置、左摄像装置安装在车身的侧壁上,控制器通过线束分别与电动机、前红外测距装置、电瓶、前摄像装置、后红外测距装置、后摄像装置、电动转向控制器、顶部摄像装置、定位装置、右红外测距装置、右摄像装置、左红外测距装置、左摄像装置相连接,电动机、电瓶之间通过线束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利用红外测距装置和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鲁交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6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