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8017.1 | 申请日: | 201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力;徐建达;吴向阳;翁辉;吕俊平;徐志敏;衷平;刘胜强;刘杰;徐健;晏江驰;马骏;石长春;石方红;李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径流 边沟 本实用新型 排水管 交通环保 收集系统 防护栏 放水管 集水沟 收集池 连通 污水收集系统 避免污染 污染水体 分流管 交汇处 下水管 并联 桥墩 桥面 径流 桥梁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属于交通环保设施;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桥面径流收集、便于对污染径流进行集中处置的污水收集系统。它包括多根排水管;在桥面(1)边缘与防护栏(2)内侧的交汇处有集水沟(10)、在防护栏(2)的外侧有边沟(3),排水管(9)连通集水沟(10)和边沟(3);在该边沟的下方有固定在桥墩(5)上并通过下水管(4)与该边沟连通的收集池(8),该收集池底部有放水管(7),该放水管上并联有事故分流管(6)。本实用新型既可防止桥面径流污染水体、又能避免污染事故扩大、蔓延;是一种用于桥梁的交通环保设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收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属于交通环保设施。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通常都只有排水系统,而没有径流收集系统。车辆所排放的尾气、泄漏的机油、车轮所粘带的泥土、散落的垃圾等都会沉积于桥面,并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入位于桥梁下方的江河、湖泊水域。常此以往,容易造成水域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当特种车辆运载的有毒有害物品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即可通过桥梁泄水孔流入桥下水域;污染波及范围广、处置难度大。
鉴于现有桥梁存在的上述缺陷,亟需设计一种具有良好排水功能、可对桥面径流收集,以利于集中净化处理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排水功能,而且还可实现桥面径流收集、便于对污染径流进行集中处置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多根贯穿防护栏排水管;在桥面边缘与防护栏内侧的交汇处有沿桥梁走向布置的集水沟、在防护栏的外侧有高程低于该集水沟且沿桥梁走向布置的边沟,排水管连通集水沟和边沟;在该边沟的下方有固定在桥墩上并通过下水管与该边沟连通的收集池,该收集池的底部有放水管,该放水管上并联有事故分流管;该事故分流管和放水管上均安装有阀门。
桥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形结构,集水沟的高程低于桥面;边沟沿桥梁走向倾斜布置,下水管位于该边沟的低端;集水沟的顶部由篦板遮盖。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桥梁上设置了用于收集桥面径流的边沟以及存储污水的收集池;因此在正常降水状态下,桥面径流可通过集水沟、边沟、下水管汇集于收集池内,然后将其引入净化系统处理后再排放;可有效防止桥面污染径流直接排放而污染水环境。当油料、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于桥面时,只需关闭放水管即可通过事故分流管将有毒有害液体转移并集中处置;从避免事故污染面扩大、蔓延;特别适用于生态敏感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桥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桥面1、防护栏2、边沟3、下水管4、桥墩5、事故分流管6、放水管7、收集池8、排水管9、集水沟10、篦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桥面1呈中间高、两边缘底的拱形结构,在桥面1边缘与防护栏2内侧的交汇处有沿桥梁走向(即桥梁长度方向)布置的集水沟10、在防护栏2的外侧有高程低于该集水沟且沿桥梁走向布置的边沟3,多根贯穿防护栏2的排水管9将集水沟10与该边沟连通。边沟3的下方有固定在桥墩5上的收集池10,该收集池通过下水管4与边沟3连通;收集池8的底部有放水管7,该放水管上并联有事故分流管6,该事故分流管和放水管7上均安装有阀门。
为了便于收集径流,集水沟10的高程低于桥面1;为了便于排水,边沟3沿桥梁走向(即长度方向)倾斜布置,排水管4设置在该边沟的最低端。
为了避免集水沟10堵塞,在该集水沟的顶部安装有篦板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临金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8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桥面径流收集及生态处理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桥梁排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