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撞功能的TBM列车编组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58872.2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4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萍;陈凡;郭志;王淑栋;樊治国;王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40 | 分类号: | E21D11/40;E21D9/11;E21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组 列车 连接端 牵引 橡胶缓冲器 连接组件 牵引装置 防撞 斜撑 本实用新型 固定板连接 顶端连接 工作效率 配套台车 限位支架 有效解决 上端 侧中部 固定板 缓冲 换步 溜车 下端 销轴 冲击力 配套 保证 |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TBM列车编组牵引装置,在U形支架顶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在U形支架的中部各与一斜撑的下端连接,斜撑的上端向前侧倾斜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在U形支架前侧中部设有牵引连接端,在牵引连接端装有与列车编组对接的连接组件;在牵引连接端两侧的U形支架上各装有一橡胶缓冲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限位支架上增加的橡胶缓冲器和牵引连接端,不但缓冲了两者相撞时的冲击力,而且通过连接组件将后配套台车与列车编组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TBM换步时,两者同步前进,不仅有效解决了溜车问题,还节省了列车编组调节位置的时间,提高了列车编组的工作效率;列车编组与后配套通过销轴对接,可以快捷地完成二者的分离与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TBM列车编组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力发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以下简称TBM)在隧道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TBM施工通常配置物料运输系统,由内燃机车或电瓶机车拖动列车编组,往返于台车内工作面和隧道口之间。其运输的主要任务是送出渣土,送进管片、豆砾石、水泥浆等衬砌回填材料,以及钢轨、管线及工作人员等。
TBM换步时,列车编组会与后配套发生错位,为了便于后配套上回填材料的供给,列车编组要不断地跟随后配套前进,保持两者的相对位置不变。列车编组调节位置的过程中,由于轨道并不是理想的水平状态,会有一定的坡度,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设备漏油、沙石、泥土等落在列车编组的轨道面上,这些原因均会导致列车编组出现溜车的情况,当刹车不及时或驾驶员操作失误时,会导致列车编组与前面的设备相撞,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后配套台车合适位置上安装限位支架来防止列车编组的溜车。限位支架虽然能对列车编组限位,但是,当列车编组与限位支架相撞时,限位支架与台车连接处的冲击较大,可能导致台车变形,甚至使连接部件失效。另外,两者不断调节相对位置的过程,也降低了列车编组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TBM列车编组牵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限位支架与台车连接处的冲击可能导致台车变形,以及两者不断调节相对位置的过程而降低了列车编组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TBM列车编组牵引装置,包括U形支架、橡胶缓冲器、连接板、斜撑和连接组件,在U形支架顶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在U形支架的中部各与一斜撑的下端连接,斜撑的上端向前侧倾斜并与第二固定板连接,该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等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U形支架前侧中部设有牵引连接端,在该牵引连接端装有与列车编组对接的连接组件;在该牵引连接端两侧的U形支架上各装有一橡胶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限位支架上增加的橡胶缓冲器和牵引连接端,不但缓冲了两者相撞时的冲击力,而且通过连接组件将后配套台车与列车编组连接在一起,可以保证TBM换步时,两者同步前进,不仅有效解决了溜车问题,还节省了列车编组调节位置的时间,提高了列车编组的工作效率;列车编组与后配套通过销轴对接,可以快捷地完成二者的分离与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不含连接组件);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6的F-F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青岛)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58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