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2497.9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5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涛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吕学文;孙进华 |
地址: | 2017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翼 发动机 尾翼 机身 多旋翼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 同轴式 横梁 垂尾 固定翼飞机 液压旋转式 对称安装 倾转系统 向上折叠 液压撑杆 有效实现 整体旋转 固定翼 折叠型 中间处 上端 转换 飞行器 倾转 旋翼 停放 直升机 垂直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由机身、前机翼、后机翼、尾翼、发动机A和发动机B组成,所述前机翼为液压旋转式机翼,安装在所述机身的前段,所述机身两侧的前机翼上分别对称安装一台发动机A,所述尾翼为双垂尾布局,所述尾翼的两个垂尾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间处安装有同轴式倾转发动机B,所述前后机翼通过液压撑杆可向上折叠。本实用新型采用机翼带动发动机整体旋转,尾翼发动机采用同轴式倾转系统设计,飞行器能够有效实现垂直起降及平飞状态的转换,实现了固定翼和旋翼状态下灵活转换,既能发挥固定翼飞机的优势,又能发挥直升机的优势,前后机翼采用折叠型机翼,缩小了起降和停放的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行器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升机,就是利用发动机产生向上的升力,直升机可以垂直上升或下降,直升机的优点是可以垂直上升或下降,对机场条件要求小,只要有一块空地就可以起降,低空飞行能力强,机动性好,缺点就是飞行速度慢、油耗高、载重小;第二类是固定翼飞机,这类分机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向前推力,使飞机向前飞行,机翼在空气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升力,使飞机飞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是速度快、油耗低、载重大,缺点是对机场条件要求高,在无机场的情况下无法起降使用;第三类是鹞式飞机,借助发动机产生的向下推力使得飞机可以垂直上升或下降,起飞后过渡到固定翼飞行模式,这类飞机的优点是可以垂直起降,对机场条件要求低,同时具有固定翼飞机速度快、油耗低、载重大等优点,是未来飞行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尤其是在军工领域,目前已经生产出的机型包括鱼鹰 V-22、F35B、雅克141、鹞式飞机等,这些飞机都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能够垂直起降,速度快,但是缺点也很多,结构复杂、自重大、无用功占比大、油耗高、载重小、设计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用以解决现有直升机飞行速度慢、油耗高、载重小的问题,固定翼飞机对机场要求高的问题以及垂直起降鹞式类飞机结构复杂、无用功占比大、油耗高、载重小、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由机身、前机翼、后机翼、尾翼、发动机A、发动机B组成,所述前机翼为液压旋转式机翼,安装在所述机身的前段,所述机身两侧的前机翼上分别对称固定安装一台所述发动机A,所述发动机A与所述前机翼同步旋转,所述后机翼为可向上折叠的机翼,所述尾翼为双垂尾布局,所述尾翼的两个垂尾的上端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中间处安装发动机B;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A为涡扇发动机或螺旋桨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B为同轴式倾转螺旋桨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
进一步地,所述前机翼为液压式撑杆折叠机翼,通过所述液压式撑杆沿翼根向上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同轴式倾转螺旋桨发动机的倾转套筒和旋翼支柱为圆柱形金属管,传动轴和倾转套筒设置在统一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几何参数设定为:前机翼展旋比为7.4~8.6,翻转角度为-90~90°,可以向上翻转也可以向下翻转,折叠角度为0~90°沿翼跟向上折叠至垂直位置,尾翼前端后掠角为40~50°,后机翼折叠角度为0~90°,沿翼跟向上折叠至垂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A和发动机B布局呈等腰三角形,所述发动机A和发动机B安装在不同高度处,避免垂直起降时,前后发动机气流发生扰动;
进一步地,所述后机翼采用液压撑杆折叠机翼,通过所述液压撑杆向上折叠;
一种新型多旋翼飞行器,所述发动机A和发动机B均包括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旋翼状态或固定翼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涛,未经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24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速度传感器技术的无人机
- 下一篇: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