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5273.3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3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朱倩;黄之杰;刘慎洋;卢松;王余奎;朱毅;杨学光;尚修香;王慧;罗育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K47/02 | 分类号: | F16K47/02;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晏荣府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阀门 缓冲板 复位弹簧 使用寿命 导流带 缓冲型 卡位槽 小圆弧 凸体 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 弹性固定 二次缓冲 引流 两侧壁 内侧壁 保证 缓冲 内卡 上滑 磨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包括机械阀门主体,所述机械阀门主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小圆弧凸体,所述卡位槽内卡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有导流带,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壁上分别通过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弹性固定在卡位槽内,此装置利用小圆弧凸体,方便对流入此机械阀门的液体进行缓冲,降低液体体的冲击力,进而保证此装置的使用寿命,利用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保证缓冲板在受到冲击力时,进行二次缓冲,进而保证机械阀门主体的使用寿命,利用导流带能够引流液体,减少液体直接从缓冲板上滑下,而磨损缓冲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
背景技术
机械式阀门主要分类有卫生级不锈钢焊接弯头。三通,异径管,四通,卡箍大小头。全部钢件采用耐酸不锈钢材料,密封件采用食品硅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规范。机械式阀门产品优点1、流体阻力小,全通径的球阀基本没有流阻。2、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3、紧密可靠。它有两个密封面,而且目前卫生级球阀的密封面材料广泛使用各种塑料,密封性好,能实现完全密封。在真空系统中也已广泛使用。
然而机械阀门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液体的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机械阀门本体,因此就会影响机械阀门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机械加工的效率或者维修工人要经常更换机械阀门,比较浪费资源,鉴于此,我提供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冲型机械阀门,包括机械阀门主体,所述机械阀门主体的一端为进料口,且机械阀门主体的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机械阀门主体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小圆弧凸体,所述机械阀门主体在靠近进料口的一端内侧壁上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卡位槽内卡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有导流带,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壁上分别通过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弹性固定在卡位槽内,其中缓冲板上带有导流带的一侧壁远离进料口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和导流带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导流带固定在通孔的底端壁上,所述导流带和通孔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数目相同,其中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的数目均不少于三个,所述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均对称分布在缓冲板的两侧壁周围。
优选的,所述卡位槽的宽度是缓冲板厚度的五倍。
优选的,所述小圆弧凸体无缝焊接在机械阀门主体的内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方便人们使用,利用小圆弧凸体,方便对流入此机械阀门的液体进行缓冲,降低液体体的冲击力,进而保证此装置的使用寿命,利用复位弹簧一和复位弹簧二,保证缓冲板在受到冲击力时,进行二次缓冲,进而保证机械阀门主体的使用寿命,利用导流带能够引流液体,减少液体直接从缓冲板上滑下,而磨损缓冲板。
此装置在使用时,把机械阀门主体安装在机械所需的部位,然后液体从进料口的一端进入,经过小圆弧凸体,进行降低液体的冲击力,液体再次冲击缓冲板,因此复位弹簧一伸长,复位弹簧二压缩,复位弹簧一反弹力和复位弹簧二的反弹力与液体的冲击力相互中和,就会再次降低了液体的冲击力,然后液体从缓冲板上经过,在导流带的作用下引流,最终到达出料口进行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5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