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6806.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0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林仕伟;邢青涛;司贺伟;潘能乾;章文;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1152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电极组 半导体电极 化学需氧量 在线检测仪 光照模块 水质 水样 水质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 有机污染物 电极反应 透光窗口 对电极 电极 浸没 检出 光照 照射 侧面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属于水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由反应池、电极组及光照模块组成;所述电极组包括一个半导体电极及一个对电极;两个电极放置在所述反应池中,并连成回路;所述反应池的一个侧面设有透光窗口,使所述光照模块发出的光线可投入并照射在所述半导体电极上;待测水样流入所述反应池中并浸没所述电极组,光照下发生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电极反应并产生电信号,检测该电信号以对应水样的COD值,实现水质COD的实时检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属于水质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安全关乎生命健康,而水质监控是保障用水安全的核心问题。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是用于评价水体受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水质综合评价中的核心参数之一,及时准确地监测水体的COD值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水质COD指标仍主要依赖化学滴定法进行测定,包括用于饮用水水质检定的高锰酸盐指数法和重铬酸钾氧化法这两种国标方法。此种方法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批量测定难,并且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难以满足多种水体质量的检测需求。
采用基于半导体电极搭建的光电化学池对水质COD进行检测是可行方案,光照下,半导体电极产生高能羟基自由基(·OH),其氧化能力极强,可参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电极氧化反应。基于此,通过光电化学池的电信号监测可实现对COD值的实时在线检出。利用电信号检测的水质传感器具有快速响应、易于集成的优势。为克服COD实时在线检测的难题,利用该原理,考虑实际应用情况,设计方便适用的水体COD实时检测装置是推出可行产品成果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化学传感的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质中化学需氧量在线检测仪,本装置包括反应池、电极组及光照模块;所述电极组包括一个半导体电极及一个对电极;两个电极放置在所述反应池中,并连成回路;所述反应池的一个侧面设有透光窗口,使所述光照模块发出的光线可投入并照射在所述半导体电极上。
待测水样流入所述反应池中并浸没所述电极组,光照下发生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电极反应并产生电信号,检测该电信号以对应水样的COD值。如电极的法拉第电流反映电极反应情况;电场作用下形成界面双电层的非法拉第电流反映电极表面附着特性;通过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时得到溶液电导、界面电容等多个测量数据;以及光照、给电控制等多条件的测试手段又得到更丰富的数据,各信号均与有机污染物浓度存在对应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的一侧的上端设有进水口,并向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设有开孔;反应池相对的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出水口,并向内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低于反应池外围。
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反应池分隔为进水缓冲区、反应区、排水区;水样从进水口流入缓冲区,再从第一隔板的底部流入反应区待检测,保持水流稳定;多出的水样由第二隔板溢出到排水区并从排水口排出,以保持参与反应的水量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的半导体电极为表面负载TiO2纳米管阵列膜的Ti网电极。所述的半导体电极由金属钛网为基体,通过在含F电解液中阳极氧化,在表面生成TiO2纳米管阵列膜层,再经高温烧结转变为结晶态。TiO2纳米管阵列膜层稳定、无毒,对光吸收强,光电转换效率及电荷迁移率高,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能力极强,极易将有机污染物氧化。
进一步的,所述对电极为表面负载Pt的Ti网电极;所述对电极与所述半导体电极平行并竖直放置。因对电极发生H2的还原反应,Pt具有较低的析氢过电位,使还原反应可高效进行,避免电子无法有效迁移从而限制半导体电极氧化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的光照模块包括紫外灯,所述紫外灯的发光波长小于38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海南聚能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6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