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8308.9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史岩;相恒文;韩文翔;郝晓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石象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54 | 分类号: | E04C2/54;E04D13/18;H02S20/26;F21S9/03;F21V33/00;F24S20/63;B32B9/04;B32B27/38;B32B2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6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节能玻璃 太阳能电池板 吸收层 水管 底板 太阳能集热器 吸热薄膜层 玻璃外壳 照明灯 加热层 左侧面 加热 本实用新型 太阳能能源 太阳能转化 节能建筑 内部固定 生活用水 室内环境 右侧内壁 上表面 插接 热层 太阳能 通电 节能 再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玻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玻璃外壳,所述玻璃外壳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吸热薄膜层,所述吸热薄膜层的左侧面设置有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吸收层的左侧面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内部插接有水管。该建筑节能玻璃,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集热器、水管和照明灯,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照明灯进行通电的效果,太阳能集热器可收集热量并对加热层进行加热,实现对水管加热的目的,通过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能源,为室内环境提供照明以及生活用水,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果,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现有的建筑物大多选择玻璃作为最外层保护结构,使得太阳光直接照射在玻璃上,而现有的建筑玻璃对太阳光的利用效果较差,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玻璃,具备节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玻璃对太阳能的利用效果较差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玻璃,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玻璃外壳,所述玻璃外壳的右侧内壁设置有吸热薄膜层,所述吸热薄膜层的左侧面设置有吸收层,所述吸收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吸收层的左侧面设置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内部插接有水管,所述加热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加热层的左侧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玻璃外壳的左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包括珍珠岩吸音板、气凝胶填充层和环氧树脂层,所述保护层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珍珠岩吸音板、气凝胶填充层和环氧树脂层,所述珍珠岩吸音板、气凝胶填充层和环氧树脂层的宽度均为四毫米。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数量为七个,太阳能电池板均为竖直放置,且七个太阳能电池板等间距的排布在吸收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玻璃外壳的底部分别与两个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玻璃外壳的底部通过安装座与底板的内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位于照明灯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与照明灯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玻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节能玻璃,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集热器、水管和照明灯,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照明灯进行通电的效果,太阳能集热器可收集热量并对加热层加热,实现对水管加热的目的,通过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能源,为室内环境提供照明以及生活用水,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果,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该建筑节能玻璃,通过设置吸热薄膜层和保护层,吸热薄膜层为黑铬涂层,可提高了太阳能的吸收效果,保证了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集热器接收太阳能的性能,保护层内部设置的珍珠岩吸音板、气凝胶填充层和环氧树脂层,提高了该玻璃隔音保温的效果,能够使室内温度长时间保持在舒适的温度范围内,减少供暖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石象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黄河科技学院;河南石象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83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通风换气功能的装配式墙体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钢支撑防坠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