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咳痰机管路组件及咳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9759.4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4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宇;王丽平;朴春花;王金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咳痰 管路组件 支路管路 本实用新型 管路段 干路 结构装置 单向阀 支路管 排出 痰液 吸入 清洁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咳痰机管路组件及咳痰机,其中,咳痰机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干路管路段、第二干路管路段以及支路管路段;所述支路管路段具体包括第一支路管路和第二支路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管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管路上的单向阀。上述咳痰机包括咳痰机管路组件以及其他结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咳痰机管路组件及咳痰机,其保证了管道的清洁;同时也防止造成将已排出的痰液再次吸入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咳痰机管路组件及咳痰机。
背景技术
针对于自我咳嗽能力微弱的患者(例如: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症、脊髓灰指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采用咳痰机设备(即当患者无法自己咳痰时,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清除支气管分泌物)。
现有技术中涉及了这样一种咳痰机;该咳痰机是基于正-负压切换技术帮助患者实现辅助咳痰的一种医疗设备;
该咳痰机其可以模拟自然咳痰生理过程,经气道应用一定正压和流量的气流,使气流达到患者的肺叶深部,同时形成足够的胸腔压;然后再执行负压抽气动作,这种压差在一定负压气流的作用下,使肺部形成一个高速的气流将肺部分泌物或是痰液、痰栓、痰块呼出,进而完成一个模拟咳嗽的生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咳痰机先后执行向患者肺部充气,肺部膨胀,负压吸气等动作,在负压吸气的同时带动痰液、痰栓、痰块呼出;
研究人员发现,上述现有的咳痰机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技术缺陷;如图1所示,传统的咳痰机设备,其主要由咳痰机本体A以及空气管道B构成(上述空气管道B可通过面罩、口咬胶器或气管插管连接病人,无创伤性清除病人气道分泌物;上述面罩、口咬胶器或气管插管可统称为患者接触装置C);该空气管道B其一端连接咳痰机本体A,另一端连接上述面罩(或其他结构);即上述现有的咳痰机设备只有一根空气管道B连接患者。
在加大空气压力时,空气先通过空气管道B推进患者气管,然后再产生向外吸的力将患者痰液吸出来,并进入空气管道B。众所周知,人在咳嗽时一般不会咳嗽一下,一般是连续咳嗽四到五次。所以说,当只咳嗽一次时可以将患者的痰液及时排出空气管道B;但是,当患者连续咳嗽时,不能及时将痰液排出(因为,在连续咳嗽时,痰液还没有及时排出,此时患者又咳嗽(充气动作开始执行),导致空气管道B内痰液未排出就又被患者吸入了)。在现有的咳痰机结构中,空气与痰液共用一根管道(即空气管道B),很有可能会造成将已排出的痰液再次吸入的危险,这样将会使咳痰机失去咳痰效果,同时给患者将会带来不适(甚至可能引起呼吸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咳痰机管路组件及咳痰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咳痰机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干路管路段、第二干路管路段以及支路管路段;
所述支路管路段连接在第一干路管路段以及所述第二干路管路段之间;
所述支路管路段具体包括第一支路管路和第二支路管路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路管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管路上的单向阀;且所述第一支路管路上的单向阀的控制方向与和所述第二支路管路上的单向阀的控制方向相反;
且所述第一干路管路段的一端连接咳痰机本体,所述第一干路管路段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管路和第二支路管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干路管路段的一端连接患者接触装置,所述第二干路管路段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路管路和第二支路管路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所述单向阀包括两个充气单向阀和两个出气单向阀;
两个所述充气单向阀分别设置在第一支路管路的两端上;所述充气单向阀用于依次对咳痰机本体、第一干路管路段、第一支路管路、第二干路管路段、患者接触装置方向形成单向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97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氧气袋加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使用麻醉呼吸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