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视网膜电图仪用遮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9771.5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2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周迎霞;李冰;李栖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迎霞 |
主分类号: | A61B5/0496 | 分类号: | A61B5/0496;A61B3/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 |
地址: | 03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光杆 遮光布 暗室环境 上圆环 视网膜电图 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 检测装置 遮光效果 下圆环 遮光盘 医护 遮光 中圆 人员健康 外界干扰 中心设置 检测 圆环 保证 检查 | ||
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视网膜电图仪用遮光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视网膜电图检测存在影响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暗室环境遮光效果差、暗室环境易受外界干扰且检测效率极低的问题。包括上圆环遮光杆、中圆环遮光杆和下圆环遮光杆;上圆环遮光杆的中心设置有遮光盘,上圆环遮光杆和遮光盘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和遮光布;上圆环遮光杆和中圆环遮光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I和遮光布I,遮光布I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遮光布;中圆环遮光杆和下圆环遮光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II和遮光布II。本实用新型杜绝了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暗室环境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身体,而且暗室环境更加稳定,有效的提高了遮光效果,同时检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遮光装置,具体为一种视网膜电图仪用遮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视网膜电图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40年历史,它是将一个引导电机与角膜接触,将另一个面积较大的参照电极,也称地电机,放在额部,当给视网膜以光刺激时,视网膜电极从角膜或相应部位记录到的视网膜总和电反映,可在检测设备示波器上记录到一系列视觉电变化,即视网膜电图。
进行检测作业时,先将患者的瞳孔采用药物散大一定时间后,待瞳孔散大后,患者随同医护人员进入暗室30分钟后,医护人员开始在暗室中进行检测操作,完成后离开暗室,该检测方式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现有的暗示环境为密闭房间,据要求不能设窗户,通风通气条件较差,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因检查时间较长,为1小时左右);2、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暗室,易造成青光眼等疾病,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3、暗室环境无法做到暗室,如电生理检查仪的主机显示屏有光源,无法避免;2、暗室环境容易受外界干扰,无法长时间保持黑暗的状态(如检查中手机响动、门外有患者或工作人员敲门等);3、医护人员在暗室滞留时间过长,严重影响检测的效率;4、暗室环境受门及其它光源影响,遮光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视网膜电图检测存在影响患者及医护人员健康、暗室环境遮光效果差、暗室环境易受外界干扰且检测效率极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视网膜电图仪用遮光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视网膜电图仪用遮光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视网膜电图仪本体上下端面前侧的上圆环遮光杆、中圆环遮光杆和设置在视网膜电图仪底座上的下圆环遮光杆,上圆环遮光杆、中圆环遮光杆和下圆环遮光杆的上下位置对应;上圆环遮光杆的中心设置有遮光盘,上圆环遮光杆的内侧和遮光盘的外侧均开有收口槽,且上圆环遮光杆和遮光盘之间设置有若干卡接滑动于收口槽内且径向设置的连接杆和与连接杆粘接的遮光布;位于视网膜电图仪本体外侧的上圆环遮光杆下端和中圆环遮光杆上端均设置有收口槽I,且上圆环遮光杆和中圆环遮光杆之间设置有若干卡接滑动于收口槽I内且竖向设置的连接杆I和与连接杆I粘接且位于视网膜电图仪本体外侧的遮光布I,遮光布I的前侧设置有活动遮光布,活动遮光布与遮光布I之间通过拉链连接;中圆环遮光杆下端和下圆环遮光杆上端均开有收口槽II,且中圆环遮光杆和下圆环遮光杆之间设置有若干卡接滑动于收口槽II内且竖向设置的连接杆II和与连接杆II粘接的遮光布II。
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时,将遮光布I和遮光布II打开,患者进行遮光检测装置并将遮光布I和遮光布II拉上,患者处于暗室状态,医护人员不需进入遮光检测装置,可对其他患者进行医治,当达到所需时间后,暂时关闭外界光源,医护人员通过拉链打开活动遮光布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拉上活动遮光布即可开启外界光源,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克服了现有视网膜电图检测存在影响医护人员健康、暗室环境遮光效果差、暗室环境易受外界干扰且检测效率极低的问题。
上圆环遮光杆、中圆环遮光杆和下圆环遮光杆均是由两根半圆环遮光杆组成的,且每根半圆环遮光杆均为伸缩结构。
该结构设计更便于遮光检测装置的制作,且便于患者出入。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杜绝了医护人员长期处于暗室环境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医护人员的身体,而且暗室环境更加稳定,有效的提高了遮光效果,同时检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迎霞,未经周迎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9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