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薄膜拼接产线自动切断薄膜和贴胶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9968.9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5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朱向阳;周恩权;葛涛;盛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1/00 | 分类号: | B65H21/00;B65H35/06;B65H4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王晓青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贴胶带 成品膜 行走轨道 小车 贴胶带机构 胶带压辊 下压模块 下压气缸 自动切断 下压板 刀片 产线 贴胶 吸风 下压 支架 拼接 自动化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 包装薄膜 工艺要求 两侧设置 上下对应 双面胶带 转动安装 自动完成 剥离杆 收卷轴 输出端 贴合 涨轴 配合 | ||
一种用于薄膜拼接产线自动切断薄膜和贴胶带机构,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呈上下对应布置的成品膜下压模块和贴胶带模块;成品膜下压模块包括成品膜下压机架,成品膜下压机架的两端连接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吸风下压板;贴胶带模块包括贴胶机架,贴胶机架上设置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上设置有沿行走轨道行走的贴胶带小车,贴胶带小车上设置有用于沿小车行走方向切断薄膜的第一刀片,所述贴胶带小车的两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气涨轴、胶带压辊、废料剥离杆、废料收卷轴。本实用新型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先通过第一刀片自动完成薄膜的切断,再通过胶带压辊与吸风下压板配合自动将双面胶带贴合在包装薄膜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薄膜拼接产线自动切断薄膜和贴胶带机构。
背景技术
如图10所示,棉花收割机收割完棉花过程中,需要通过包装薄膜7将棉花包裹成圆柱形进行打包,包装薄膜7包括粘膜71和不粘膜72,如图6所示,为了使棉花收割机对一卷包装薄膜7的接口位置更好的进行撕扯,需要沿粘膜71和不粘膜72的分界线将包装薄膜7切开一条缝8,再通过双面胶带9将包装薄膜7的粘膜71和不粘膜72粘结在一起,现有技术中一般均采用人工剪切和贴合的方式,具有工作效率低,剪切精度差,胶带粘贴品质不符合要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薄膜拼接产线自动切断薄膜和贴胶带机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薄膜拼接产线自动切断薄膜和贴胶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对应布置的成品膜下压模块和贴胶带模块;
所述成品膜下压模块包括成品膜下压机架,成品膜下压机架的两端连接有下压气缸,下压气缸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用于下压薄膜的吸风下压板;
贴胶带模块包括贴胶机架,贴胶机架上设置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上设置有沿行走轨道行走的贴胶带小车,贴胶带小车上设置有用于沿小车行走方向切断薄膜的第一刀片,第一刀片通过第一升降气缸可升降地安装在贴胶带小车上,所述贴胶带小车的两侧设置有支架,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气涨轴、胶带压辊、废料剥离杆、废料收卷轴,废料收卷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器,气涨轴用于设置双面胶带,废料收卷轴用于卷绕双面胶带的废料,废料剥离杆通过推动气缸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废料剥离杆同时分离式地贴合在胶带压辊上,胶带压辊通过第三升降气缸可升降地安装在支架之间,气涨轴、胶带压辊、废料剥离杆、第一刀片沿贴胶带小车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先通过第一刀片自动完成薄膜的切断,再通过胶带压辊与吸风下压板配合自动将双面胶带贴合在包装薄膜上。
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薄膜的切断、贴胶带的工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吸风下压板呈方形,吸风下压板的四周设置有薄膜端部压紧气缸,同一端的薄膜端部压紧气缸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压杆。
工作时,安装薄膜在吸风板的吸附力下展平,压紧气缸带动压杆压住包装薄膜,压杆压力比较大,可以防止在贴双面胶带时,包装薄膜被双面胶带带起来。
进一步地,吸风下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成品膜下压机架上,使得吸风下压板相对成品膜下压机架平稳升降。
进一步地,气涨轴、胶带压辊之间的贴胶带小车上还设置有压板以及滑台缸,压板通过第二升降气缸安装在贴胶带小车上,滑台缸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切断胶带的第二刀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板与第二刀片相配合,可以在胶带粘贴完成后,自动将胶带切断。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收卷轴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废料收卷轴、第二废料收卷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安交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9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