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3094.4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7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平;朱军;袁江文;孙洪;陈德茂;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3/04;E03F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洪 岩溶洼地 本实用新型 洼地 连通 降雨 疏导 流水 降雨地表径流 地形地貌 地质灾害 工程建造 管理维护 引流 漏水洞 落水洞 有效地 边坡 冲刷 斜坡 岩土 水土流失 地表 山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包括截洪沟和排洪沟,截洪沟设置在洼地边坡或斜坡上部,排洪沟设置在洼地上且与截洪沟相互连通,排洪沟连通到洼地上的落水洞。本实用新型在岩溶洼地内微地形地貌中设置相互连通的截洪沟和排洪沟,排洪沟将水引流到岩溶洼地内漏水洞中,截洪沟起收集降雨地表径流的作用,排洪沟起汇集、疏导流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以减缓岩溶山区降雨对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疏导降雨流水避免岩溶洼地内发生内涝与次生地质灾害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降雨丰沛,且岩土单元复杂的大型岩溶洼地,工程建造容易,造价较低,易于管理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属于大型岩溶洼地内排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溶洼地是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岩溶地区常见的负地形,由峰丛正地形与漏斗状负地形共同组合形成的。在岩溶强发育的地区还会形成半径规模达到数百米,甚至有1~2公里的大型洼地。这类洼地通常是在强烈的垂直循环作用下,由地下洞穴坍塌形成的。在洼地内广泛分布有大量溶塌岩堆体,洼地底部则沉积较厚的黏土层。不仅如此,在大型岩溶洼地内还存在新近形成的碎石崩塌堆积区,以及由峰丛山岭组成的高边坡区。这使得在大型岩溶洼地内则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岩土单元界面和不同的微地貌。在降雨条件下,雨水通过不同的岩土单元汇集到洼地底部,并由落水洞排泄至地下暗河系统。由于大型岩溶洼地面积较大各岩土单元的汇水面积不同,降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也不同。特别对于洼地内的松散堆积区在降雨冲刷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目前,面对这类大型岩溶洼地复杂地形的排洪防涝处置设施尚未有成熟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大型岩溶洼地中由于降雨造成洼地内表土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洼地内涝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型岩溶洼地排洪系统,包括截洪沟和排洪沟,截洪沟设置在洼地边坡或松散堆积体上部,排洪沟设置在洼地上且与截洪沟相互连通,排洪沟连通到洼地上的落水洞。
优选的,上述截洪沟截面为梯形结构。
优选的,上述排洪沟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上述排洪沟内设置有跌水台阶,以起到消能流水,缓解地表水流的冲刷的作用。
优选的,上述排洪沟内设置有凸榫,以起到消能流水,缓解地表水流的冲刷的作用。
优选的,上述截洪沟和排洪沟均采用浆砌石砌筑而成,其外表面均设置有砼抹面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岩溶洼地内微地形地貌中设置相互连通的截洪沟和排洪沟,排洪沟将水引流到岩溶洼地内漏水洞中,截洪沟起收集降雨地表径流的作用,排洪沟起汇集、疏导流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以减缓岩溶山区降雨对地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疏导降雨流水避免岩溶洼地内发生内涝与次生地质灾害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降雨丰沛,且岩土单元复杂的大型岩溶洼地,工程建造容易,造价较低,易于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岩溶洼地分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截洪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洪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洪沟凸榫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洪沟跌水台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3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下一篇:立管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