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掘机支重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3532.7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5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海;黄静华;郝淑敏;王宏权;王志成;王成军;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5 | 分类号: | B62D55/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7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盖 浮封环 支重轮 外盖 本实用新型 过盈配合 挖掘机 压缩率 挡圈 轮体 弹性挡圈 轮体中心 上O型圈 密封面 上外盖 轴向力 套在 密封 穿过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掘机支重轮,包括轮体、轴、挡圈、浮封环、外盖和内盖,所述轴穿过轮体中心,所述内盖和外盖套在轴上,所述浮封环卡在外盖和轮体之间,挡圈卡在轴上外盖处,所述浮封环上O型圈压缩率为20%至25%,所述内盖和轴为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高O型圈压缩率为20%至25%,内盖与轴为过盈配合和弹性挡圈的使用,保证轴向力作用时密封面不被破坏,实现支重轮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重轮,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支重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城市基建项目日益增多,对于小吨位挖掘机的需求量逐渐增长,支重轮作为挖掘机行走系统的重要部件,对其质量稳定性要求很高,而原有支重轮结构存在弊端,装配状态下,o形圈压缩率仅为16.9%,工作过程中当轴向力较大超过小直径挡圈承载能力时,支重轮体、端盖会在轴向产生较大窜动量,造成密封面被破坏,从而出现早期漏油失效现象、加速磨损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挖掘机支重轮在挖掘机转向时轴向窜动,造成密封面破坏,出现漏油或进入异物加速磨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挖掘机支重轮,包括轮体、轴、挡圈、浮封环、外盖和内盖,所述轴穿过轮体中心,所述内盖和外盖套在轴上,所述浮封环卡在外盖和轮体之间,挡圈卡在轴上外盖处,所述浮封环上O型圈压缩率为20%至25%,所述内盖和轴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挡圈为弹性挡圈。
优选的所述浮封环所处的槽角度为9.5度,浮封槽宽度由12mm减小为11.3mm。
优选的所述浮封环上O型圈截面直径为8.6毫米。
优选的所述浮封环上O型圈压缩率为24.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提高O型圈压缩率为20%至25%,内盖与轴为过盈配合和弹性挡圈的使用,保证轴向力作用时密封面不被破坏,实现支重轮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挖掘机支重轮示意图;
其中,1、挡圈,2、外盖,3、浮封环,4、O形圈,5、轮体,6、轴,7、内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轮体5、轴6、挡圈1、浮封环3、外盖2和内盖7,所述轴6穿过轮体5中心,所述内盖7和外盖2套在轴上,所述浮封环3卡在外盖2和轮体5之间,挡圈1卡在轴上外盖1处,所述浮封环3上O型圈4压缩率为20%至25%,所述内盖7和轴6为过盈配合。
当挖掘机向左转弯时,通过履带传递给支重轮体5一个向左的轴向力,支重轮体5、外盖2、浮封环3、O形圈4向左移动,右端密封面有被破坏的可能,此时弹性挡圈1发挥作用,阻止相关件较大地向左移动,保证右侧浮动油封处O形圈压缩率从24.5%降低为20.6%,如果压缩率在20%则降低为15%以上,压缩率为25%时,降低到21%以上,O形圈压缩量设计标准为15%-30%,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右侧密封面不被破坏;同理,当挖掘机向右转向时,通过履带传递给支重轮体5一个向右的轴向力,轮体5、内盖7、右端浮动油封3向右移动,左端密封面有被破坏的可能,此时轴6与内盖7之间过盈配合发挥作用,阻止相关件较大地向右移动,保证左侧浮动油封处O形圈压缩率从24.5%降低为22.3%,如果压缩率在20%则降低为15%以上,压缩率为25%时,降低到21%以上,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左侧密封面不被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3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衡肘履带底盘减震结构
- 下一篇:金属履带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