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4123.9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7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崔佩聚;陆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陈臣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雷针 承重杆 输电塔 风力发电 变电器 承重架 连接板 塔板 斜杆 本实用新型 一体化结构 雷雨天气 输电板 线杆 支架 雷电 电线 传输 发生故障 焊接支架 传电板 导电管 分力杆 上表面 焊接 维修 吸收 损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其结构包括避雷针、输电板、变电器、斜杆、连接板、承重杆、支架、承重架、分力杆、第一储线杆、塔板,避雷针的底部与塔板的上表面相连接,输电板与变电器为一体化结构,变电器通过塔板与斜杆相连接,斜杆的底部与承重杆的顶部相焊接,连接板与第一储线杆相连接,承重杆的底部与支架相焊接支架通过承重杆与承重架相连接,承重架与连接板成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结构上设有避雷针,当遇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的导电管来吸收雷雨天气的雷电通过传电板传输到电线,最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大地,减少雷电对输电塔的损害,使其不会频繁的发生故障,免去人力维修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属于输电塔领域。
背景技术
输电塔则是架空线路的支撑点,在输电塔上架设一个回路则是单回路输电塔,在输电塔上架设两个回路则是双回路输电塔,单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一个供电电源的回路;双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2个供电电源的回路。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614612.5的一种电力输电塔,包括电力输电塔本体,电力输电塔本体上另设辅热系统,辅热系统由集热装置、储液槽、循环导管、循环泵及吸热层构成,吸热层均匀包覆在电力输电塔本体外表面,且吸热层外表面另硬质设防护层,集热装置由真空管集热器及聚光集热器构成,其中真空管集热器安装于电力输电塔本体上,聚光集热器安装在储液槽上表面,储液槽安装在电力输电塔本体下端,循环导管安装在电力输电塔本体承重结构梁上,且两端均与储液槽连接,循环导管另分别与集热装置及循环泵连接,储液槽内另设储热液,但是该现有技术防护自然雷电效果较差,导致输电塔在雷雨天气频繁的发生故障,导致需要人力经常的维护修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防护自然雷电效果较差,导致输电塔在雷雨天气频繁的发生故障,导致需要人力经常的维护修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其结构包括避雷针、输电板、变电器、斜杆、连接板、承重杆、支架、承重架、分力杆、第一储线杆、塔板,所述避雷针的底部与塔板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输电板与变电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变电器通过塔板与斜杆相连接,所述斜杆的底部与承重杆的顶部相焊接,所述连接板与第一储线杆相连接,所述承重杆的底部与支架相焊接支架通过承重杆与承重架相连接,所述承重架与连接板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力杆与承重杆相焊接,所述避雷针包括导电管、外壳、传电板、第二储线杆、底板、电线,所述导电管与外壳相连接,所述外壳与第二储线杆相焊接,所述传电板与电线相连接,所述第二储线杆与底板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储线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电线嵌入安装于外壳的内部,所述底板与塔板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避雷针的底部与变电器的上表面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器位于塔板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架与承重杆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变电器是直径为30cm的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硬度高,重量轻。
进一步地,所述传电板采用PVC材料,密度高,耐磨损。
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输电塔,结构上设有避雷针,当遇到雷雨天气时,避雷针的导电管来吸收雷雨天气的雷电通过传电板传输到电线,最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大地,减少雷电对输电塔的损害,使其不会频繁的发生故障,免去人力维修的麻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4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震应急逃生舱
- 下一篇:一种电力安装施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