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量控制阀定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4421.8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88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炜;王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0 | 分类号: | H02K5/10;H02K5/02;H02K3/38;F16K3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伟知新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75 | 代理人: | 王伟光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架 极齿 贴靠 底面 顶面 上极 流量控制阀 定子结构 定子罩壳 中心通孔 上线圈 下线圈 齿板 穿入 垫板 本实用新型 缠绕固定 防水性能 密封结构 填充剂 阀体 内腔 填充 | ||
一种流量控制阀定子结构,包括定子,定子至少包括上线圈、下线圈、上极齿外壳、下极齿外壳和定子罩壳,上线圈和下线圈分别通过上绕线架和下绕线架缠绕固定,上绕线架的底部设有其极齿穿入上绕线架的中心通孔的上极齿板,上极齿板的顶面贴靠在上绕线架的底面上,下绕线架的顶部设有其极齿穿入下绕线架的中心通孔的下极齿板,下绕线架的底面贴靠在上绕线架的顶面上,上绕线架的底面和下绕线架的顶面相互贴靠;垫板的顶面贴靠在所述的下极齿外壳的底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垫板设置于定子罩壳内腔的底部并通过填充剂填充,从而与阀体构成密封结构,线圈防水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阀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流量控制阀定子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量控制阀为了组装方便和节约成本,转子和定子可相互独立,其中转子置于阀体内腔中,定子配置在阀体的外部。然而在一些潮湿的海洋性气候,特别是在海运集装箱上工作的流量控制阀,定子耐蚀能力非常关键。定子导磁体是由碳素钢制作而成,虽然经过涂装处理,但只能适应常规的工作环境,在海洋性气候,特别是盐分含量高的场合,其抗蚀能力就不能满足要求。不仅如此,导磁体外部包封塑料,其耐蚀要求也非常高,特别是塑料的熔合部更容易被腐蚀,在熔合部发生龟裂,从而引起绝缘性能的裂化。在恶劣的工况下,一般性能塑料,长期受交变温度、水汽等的影响,非熔合部也可能发生龟裂,造成绝缘性能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流量控制阀的定子存在的耐蚀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耐蚀性较好的流量控制阀定子。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流量控制阀定子结构,包括定子,所述的定子至少包括上线圈、下线圈、上极齿外壳、下极齿外壳和定子罩壳,上线圈和下线圈分别通过上绕线架和下绕线架缠绕固定,上绕线架的底部设有其极齿穿入上绕线架的中心通孔的上极齿板,上极齿板的顶面贴靠在上绕线架的底面上,下绕线架的顶部设有其极齿穿入下绕线架的中心通孔的下极齿板,下绕线架的底面贴靠在上绕线架的顶面上,上绕线架的底面和下绕线架的顶面相互贴靠;其特征是,还包括垫板,垫板的顶面贴靠在所述的下极齿外壳的底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垫板由丁腈橡胶或橡胶其它的复合物组成,弹性比较好,与阀体构成密封。
所述的垫板采用填充剂固定,所述的填充剂为环氧树脂,所述的填充剂为环氧树脂。
垫板上设有贯通垫板顶面和圆柱形凸起底面的台阶孔,通过台阶孔将定子套装于流量控制阀的阀体外罩上,垫板的底部具有一段圆柱形凸起,流量控制阀的阀体具有与所述的圆柱形凸起的底部配合的水平端板部,水平端板部与圆柱形凸起的底面相互贴靠。垫板内孔与阀体外罩外周紧密配合,阻止水汽从阀体与定子结合处进入定子内腔。
所述的上极齿外壳将所述的上绕线架的顶面和包覆所述的上线圈的树脂模制部外包,所述的下极齿外壳将所述的下绕线架的顶面和包覆所述的下线圈的树脂模制部外包;所述的定子罩壳外罩于上极齿外壳和下极齿外壳外部,定子组装体、垫板与定子罩壳之间构成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中填充有流动性强的填充剂,所述的垫板通过填充剂固定。
所述定子罩壳的台阶端面与上极齿外壳贴合,阻止填充剂进入定子内腔的爪极上;所述垫板上端面与下极齿外壳下端面贴合,阻止填充剂进入定子内腔的爪极上。
所述的垫板为弹性垫板,所述的圆柱形凸起的顶面中心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腔对应所述的台阶孔的上段孔,环形槽内设置加强筋,台阶孔的上段孔与所述的阀体外罩为过盈配合固定;由于上段孔相对位置有环形槽,保证了阀体插入垫板后垫板的内孔扩大有地方容纳。
所述的定子罩壳通过SPS材料制作成型,从而可以提高线圈的耐腐蚀能力。当定子在交变温度冲击下,由于定子罩壳内填充有填充剂,罩壳不容易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4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