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7349.4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金军斌;董晓强;何伟国;高伟;李雄;张国;徐江;唐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9/08 | 分类号: | G01N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液 处理模块 球体 数据采集单元 连接线 密度装置 现场测定 本实用新型 计算单元 实时测定 数据计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包括球体、连接线和处理模块。连接线分别与处理模块和球体连接。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球体在钻井液中的质量的数据采集单元以及能够根据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的数据计算现场钻井液密度的计算单元。能够快速准确的实时测定钻井液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钻井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钻井现场地面循环罐中的钻井液密度主要是通过采用密度称法进行测量,普遍采用的步骤如下:首先人工从循环罐取浆,再倒入密度称盛液杯,需要手动拨动游标并通过人为读数得出实测钻井液密度。该常规密度测试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风雨天以及风沙大、光线暗的情况下易造成人为操作误差增大的问题,无法快速、准确、实时得出地面循环罐中钻井液的密度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实时测定钻井液密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包括球体、连接线和处理模块。连接线分别与处理模块和球体连接。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获取球体在钻井液中的质量的数据采集单元以及能够根据数据采集单元获取的数据计算现场钻井液密度的计算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可以直接将球体置于钻井液中进行测试,而无需专门取浆,并且可以通过处理模块自动获取现场钻井液密度,同时,该装置的组件少,不仅可以实现实时测试钻井液的密度变化,而且提高了现场钻井液密度测试效率,解决了现场人工测试存在的人为操作误差的问题,从而有助于确定入井钻井液性能、降低井控风险。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地改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现场测定钻井液密度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套筒,套筒的侧壁设有用于钻井液流通的通孔。球体布置在套筒内,处理模块布置在套筒顶部。
通过采用套筒结构,可以降低钻井现场地面循环罐中的钻井液对球体的扰动,从而可以使球体在钻井液中保持稳定,因此可以避免连接线在循环钻井液中发生摆动而断裂,并且可以使得处理模块所获取的数据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另外,处理模块可以稳定牢靠的布置在套筒顶部,使得测试便捷。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孔对称布置在套筒的侧壁上。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球体与通孔所处的高度不同。在套筒上设置确定孔径的通孔的目的是密度发生变化时地面循环罐中的钻井液能够及时与套筒内钻井液发生置换,及时掌握钻井液密度的变化。通孔的位置与球体不处在同一高度可减弱钻井液流动对钢球的扰动。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采集单元包括称重装置。
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计算单元包括压敏传感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模块、和微处理器。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模块分别与压敏传感器和微处理器连接。计算单元能够通过压敏传感器接收连接线传递的球体质量在钻井液中的质量,压敏传感器产生的压力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至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转换模块,即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输入微处理器,同时将预先校准的球体体积、球体在空气中的质量参数输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在预置程序的作用下读取经过A/D转换模块转换的数字信号来计算对应的钻井液密度值。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还包括与计算单元连接的锁存器。通过设置锁存器,可以将所测现场钻井液密度的数据实时存储。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还包括与计算单元连接的显示屏。通过显示屏,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直观的获得现场实时钻井液密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73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